慢性胃炎的檢查方法都有哪些

博禾醫(yī)生
慢性胃炎的檢查方法主要有胃鏡檢查、幽門螺桿菌檢測、病理活檢、血清學檢查、影像學檢查等。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癥,可能由幽門螺桿菌感染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、膽汁反流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現(xiàn)為上腹隱痛、飽脹感、噯氣等癥狀。
胃鏡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金標準,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的充血、水腫、糜爛等病變。檢查時醫(yī)生會通過口腔插入內(nèi)鏡,實時查看胃部情況,必要時可同步進行活檢。胃鏡檢查前需空腹6-8小時,檢查后2小時內(nèi)避免進食。對于疑似萎縮性胃炎或腸上皮化生的患者,胃鏡檢查尤為重要。
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。檢測方法包括尿素呼氣試驗、糞便抗原檢測、血清抗體檢測及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試驗。尿素呼氣試驗操作簡便且無創(chuàng),準確率較高,需空腹服用標記尿素后采集呼氣樣本。若結(jié)果為陽性,通常需進行根除治療。
在胃鏡檢查過程中,醫(yī)生會鉗取少量胃黏膜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。病理活檢可明確炎癥程度、有無萎縮或腸化生,還能鑒別是否伴有異型增生等癌前病變。活檢標本需經(jīng)固定、包埋、切片染色等步驟,由病理科醫(yī)師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(tài)變化。
通過抽取靜脈血檢測胃蛋白酶原Ⅰ/Ⅱ比值、胃泌素-17等指標,間接評估胃黏膜功能狀態(tài)。胃蛋白酶原Ⅰ降低或Ⅰ/Ⅱ比值下降可能提示胃體萎縮,胃泌素-17升高常見于胃竇萎縮。此類檢查適用于無法耐受胃鏡的人群或作為初步篩查手段。
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顯示胃黏膜皺襞增粗、紊亂等間接征象,但對淺表性胃炎診斷價值有限。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胃部腫瘤、潰瘍穿孔等并發(fā)癥。影像學檢查通常作為胃鏡檢查的補充,不能替代胃鏡對黏膜病變的直接觀察。
慢性胃炎患者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戒煙限酒,規(guī)律進食,減少濃茶咖啡攝入。若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,應嚴格遵醫(yī)囑完成四聯(lián)療法。定期復查胃鏡有助于監(jiān)測病情變化,尤其對伴有腸化生或異型增生的患者更為重要。出現(xiàn)持續(xù)腹痛、消瘦、黑便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(yī)。
幽門螺旋桿菌相關(guān)性胃炎怎么治療
慢性胃炎惡心吃什么藥
慢性胃炎胃糜爛怎么治
慢性胃炎疼痛時怎么辦
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吃什么藥
小兒腸胃炎怎么治療
膽汁倒流性胃炎的癥狀
小孩急性胃炎怎么辦
慢性輕度萎縮性胃炎可以治好嗎
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
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有什么區(qū)別
胃炎胃竇炎怎么引起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