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鈣片建議隨餐或餐后半小時內(nèi)服用吸收效果最佳,鈣片吸收效果主要與胃酸分泌、食物搭配、服藥時間、個體差異、藥物劑型等因素有關。
1、胃酸分泌:
餐后胃酸分泌增加,碳酸鈣等常見鈣劑需在酸性環(huán)境中溶解。隨餐服用可利用食物刺激產(chǎn)生的胃酸促進鈣離子釋放,空腹時胃酸不足可能導致鈣吸收率下降30%-50%。合并萎縮性胃炎患者可考慮改用枸櫞酸鈣等對胃酸依賴較小的劑型。
2、食物搭配:
與含維生素D的魚類、蛋黃同食可促進鈣質(zhì)轉(zhuǎn)運,但需避免與高纖維、高草酸的菠菜竹筍同服。乳制品中的乳糖和酪蛋白磷酸肽能形成可溶性鈣復合物,可使鈣吸收率提升10%-15%。
3、服藥時間:
夜間血鈣濃度較低時補充更符合生理節(jié)律,建議晚餐后服用。分次小劑量(每次≤500mg)比單次大劑量吸收率高20%,單日劑量超過600mg時應分兩次隨主餐服用。
4、個體差異:
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需選擇氨基酸螯合鈣,甲狀腺功能減退者需調(diào)整與左甲狀腺素鈉的服用間隔。長期質(zhì)子泵抑制劑使用者應監(jiān)測血鈣水平,必要時聯(lián)合維生素D3補充劑。
5、藥物劑型:
液體鈣和咀嚼片比普通片劑生物利用度高15%-20%,腸溶片需整粒吞服。葡萄糖酸鈣適合靜脈補鈣急用,碳酸鈣性價比最高但可能引起腹脹,骨質(zhì)疏松患者建議選用含維生素K2的復方制劑。
老年人補鈣需配合每日30分鐘日照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,適度進行抗阻力訓練刺激骨形成。飲食注意增加豆腐、芝麻醬等富鈣食材,限制每日咖啡因攝入不超過300mg。合并腎結石病史者應監(jiān)測24小時尿鈣排泄量,血鈣偏高時需暫停補鈣并排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。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可評估補鈣效果,嚴重骨質(zhì)疏松患者需在醫(yī)生指導下聯(lián)合使用抗骨吸收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