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賁門低分化腺癌

博禾醫(yī)生
賁門低分化腺癌是發(fā)生在胃賁門部位的惡性上皮性腫瘤,屬于胃癌中侵襲性較強、分化程度較低的類型。
賁門低分化腺癌的腫瘤細胞呈現顯著異型性,細胞排列紊亂且腺管結構消失,核分裂象多見。病理學檢查可見印戒細胞或未分化細胞成分,常伴有間質浸潤。免疫組化檢測中CK7、CEA等標記物多呈陽性表達,與HER2陽性率較低不同,此類腫瘤更易發(fā)生淋巴轉移。
長期胃食管反流導致的賁門黏膜慢性炎癥是主要誘因,幽門螺桿菌感染、高鹽飲食及吸煙等因素共同作用。分子水平上可檢測到TP53基因突變和CDH1基因甲基化,部分病例存在微衛(wèi)星不穩(wěn)定性。這些改變導致上皮細胞異常增殖并逃避凋亡,最終形成低分化癌變。
早期多表現為進食后胸骨后悶脹感,進展期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伴反流嘔吐。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時可引起上腹持續(xù)疼痛,轉移至肝臟會導致黃疸。部分患者以貧血、消瘦等全身癥狀首診,胃鏡檢查可見賁門部潰瘍型或浸潤型病灶,邊緣呈堤壩狀隆起。
胃鏡活檢是確診金標準,需多點取材避免漏診。增強CT可評估腫瘤浸潤深度及淋巴結轉移情況,PET-CT對遠處轉移檢出更敏感。超聲內鏡能準確判斷腫瘤T分期,腹腔灌洗液細胞學檢查有助于發(fā)現微轉移灶。血清學檢查中CA72-4升高具有提示意義。
根治性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手段,包括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聯合淋巴結清掃。新輔助化療常用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方案,放療多用于術前降期或術后輔助治療。靶向治療中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可能有效,免疫治療需根據PD-L1表達狀態(tài)選擇。
賁門低分化腺癌患者術后應少食多餐,選擇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魚肉泥、蒸蛋羹等,避免過熱或刺激性飲食。定期復查胃鏡和腫瘤標志物,出現反酸、黑便等癥狀需及時就診。康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,保持情緒穩(wěn)定有助于改善預后。
賁門失弛緩癥手術以后又復發(fā)怎么辦
什么人容易得前列腺癌
升結腸腺癌怎么區(qū)分早中期
什么是食管賁門癌
什么是肺高分化腺癌
什么是浸潤性肺腺癌
什么是肺腺癌早期
賁門炎能治好嗎?
賁門松弛怎樣恢復正常
賁門中分化腺癌是什么
賁門炎的治療方法
肺部浸潤性腺癌1cm大屬于早期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