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息肉可能引起異常子宮出血、不孕、腹痛、感染風險增加及癌變傾向等危害。子宮息肉的具體危害主要有異常出血、生育障礙、慢性疼痛、繼發(fā)感染、惡變風險。
1、異常出血:
子宮內膜息肉最常見的表現為月經間期點滴出血或經量增多,這與息肉表面血管豐富、子宮內膜局部異常增生有關。長期失血可能導致貧血,出現乏力、心悸等癥狀。對于絕經后婦女,任何陰道出血均需警惕息肉惡變可能。
2、生育障礙:
息肉占據宮腔空間可能阻礙受精卵著床,其分泌的炎性因子會改變子宮內膜容受性。臨床數據顯示,切除息肉后妊娠率可提升30%-50%。多發(fā)息肉或直徑超過1.5厘米的息肉對生育影響更為顯著。
3、慢性疼痛:
較大息肉可能引起下腹墜脹感或性交痛,部分患者出現規(guī)律性盆腔疼痛。這種疼痛源于息肉對子宮壁的機械刺激,或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。疼痛程度通常與息肉大小、位置相關。
4、繼發(fā)感染:
息肉組織壞死易成為細菌滋生溫床,可能引發(fā)子宮內膜炎或盆腔炎。反復感染會導致輸卵管粘連,進一步加重不孕風險。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出現感染并發(fā)癥。
5、惡變風險:
絕經后息肉惡變率約為0.5%-4.8%,伴有肥胖、糖尿病或長期雌激素刺激的患者風險更高。病理類型中腺肌瘤樣息肉惡變概率相對較高,需通過組織活檢明確性質。
建議患者保持規(guī)律作息避免內分泌紊亂,經期注意衛(wèi)生減少感染機會,每年進行婦科超聲檢查。適度運動如瑜伽、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(huán),飲食上增加深色蔬菜攝入補充抗氧化物質。出現月經紊亂或異常出血時應及時就醫(yī)評估,宮腔鏡下息肉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