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歲兒童面部出現(xiàn)小米粒狀疙瘩可能由粟丘疹、汗管瘤、過敏性皮炎、毛囊炎或傳染性軟疣引起。
1、粟丘疹:
角質(zhì)堆積形成微小囊腫是常見誘因,表現(xiàn)為乳白色堅硬丘疹,好發(fā)于眼周及面頰??赏ㄟ^局部消毒后無菌針挑除,日常需避免過度清潔導致皮膚屏障受損。
2、汗管瘤:
汗腺導管異常增生所致,多見于眼瞼部位的膚色扁平丘疹。通常無需治療,若影響美觀可采用激光消融,需注意術后防曬避免色素沉著。
3、過敏性皮炎:
接觸花粉、塵螨等致敏原引發(fā)免疫反應,伴隨瘙癢和紅斑。口服氯雷他定糖漿可緩解癥狀,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并更換低敏洗漱用品。
4、毛囊炎:
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導致毛囊化膿性炎癥,可見頂端帶膿皰的紅色丘疹。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配合碘伏消毒,需教育兒童勿抓撓患處。
5、傳染性軟疣:
痘病毒感染引起的蠟樣光澤丘疹,具有接觸傳染性。臨床多采用液氮冷凍治療,患兒衣物應單獨清洗并煮沸消毒。
建議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潔面部后涂抹兒童專用保濕霜,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護膚品。飲食上減少巧克力、堅果等易致敏食物攝入,保證維生素A、C含量高的蔬果供給。若皮疹持續(xù)增多或伴隨發(fā)熱癥狀,需及時至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排查特異性皮炎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