薯芋類蔬菜主要包括馬鈴薯(土豆、洋芋)、紅薯(甘薯、地瓜)、芋頭、山藥、蓮藕、荸薺等。
薯類的維生素C、β-胡蘿卜素、鉀、膳食纖維的含量都比較豐富,薯類中的蛋白質(zhì)質(zhì)量較大部分蔬菜高。但作為蔬菜,薯類最與眾不同的營養(yǎng)特點(diǎn)是含有較多淀粉,其含量在10%~25%。正因為這一點(diǎn),薯類也一度成為中國居民“救荒”食物——在糧食不足的時代,用薯類代替糧食,提供能量。換言之,薯類兼具蔬菜類和糧食類食物的特點(diǎn),既是糧食,又是蔬菜?!吨袊用裆攀持改?007》建議,適當(dāng)增加薯類的攝入,每周吃5次左右,每次50~100g。這相當(dāng)于每周250~500g?!睹绹用裆攀持改?005》則建議每周吃3杯(約合680g)。
不過,薯類因含大量淀粉,其能量遠(yuǎn)超過普通蔬菜。為避免能量過剩和肥胖,多建議要把薯類當(dāng)主食吃,即吃薯類的同時要減少糧食(谷類)的攝入量,或用薯類取代部分糧食。需要注意的是,就淀粉含量而言,薯類可以代替糧食,而且維生素、礦物質(zhì)等含量還高過普通糧食,但是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》指出,部分薯類的蛋白質(zhì)含量低于糧食,在沒有足夠的動物性食品的情況下,兒童長期以薯類為主食,對其生長發(fā)育不利。
此外,薯類的吃法也很重要?,F(xiàn)在薯類經(jīng)常被加工成炸薯條、炸薯片等零食。這些零食不但破壞了薯類原有的營養(yǎng)素,還含有大量的油脂(包括反式脂肪酸)和鹽。據(jù)測定,一只中等大小的不放油的“烤土豆”僅含約90kcal熱量,而同一個土豆做成炸薯條后所含的熱能達(dá)200kcal以上,增加的能量全部來自吸收的油脂。近年還確認(rèn),炸薯條、炸薯片中含有較多的致癌物質(zhì)——丙烯酰胺。如此一來,“薯類”就變成了高能量、高脂肪、低維生素的致癌食品。
所以,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》建議,薯類最好采用蒸、煮、烤的方式,盡量少用油炸的方式。一般來說,馬鈴薯最宜蒸、烤或煮后做主食,或者改刀后炒、燉,或做土豆泥;紅薯最宜整個蒸食、烤食或切碎煮粥。
600次瀏覽 2023-08-23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265次瀏覽 2024-09-25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0次瀏覽 2025-05-10
3060次瀏覽 2025-01-25
3024次瀏覽 2025-02-01
3165次瀏覽 2025-02-25
3047次瀏覽 2024-11-24
3161次瀏覽 2024-11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