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助養(yǎng)肝護肝的中醫(yī)藥膳有哪些 養(yǎng)肝護肝中藥材
養(yǎng)肝護肝的中醫(yī)藥膳及中藥材主要包括枸杞菊花粥、決明子茶、當歸紅棗湯、黃芪燉雞、茵陳蒿鯽魚湯等。常用中藥材有枸杞子、菊花、決明子、當歸、黃芪、茵陳蒿等,具有清肝明目、補血養(yǎng)肝、利濕退黃等功效。
枸杞菊花粥以枸杞子和菊花為主要原料,枸杞子性平味甘,歸肝、腎經,具有滋補肝腎、益精明目的功效;菊花性微寒味甘苦,歸肺、肝經,能疏散風熱、平抑肝陽。兩者配伍可清肝明目,適合長期用眼過度或肝火旺盛者。制作時取枸杞15克、菊花10克與粳米同煮,粥成后根據口味可加少量冰糖調味。
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咸,歸肝、大腸經,具有清肝明目、潤腸通便的作用?,F代研究顯示其含大黃酚等成分能降低血清轉氨酶。單用決明子15克沸水沖泡代茶飲,或與山楂10克配伍增強降脂功效。適合脂肪肝伴有便秘者,但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當歸性溫味甘辛,歸肝、心、脾經,為補血要藥;紅棗性溫味甘,歸脾、胃經,能補中益氣。兩者合用可養(yǎng)血柔肝,改善肝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黃、月經量少等癥狀。取當歸10克、紅棗6枚煎煮40分鐘,可加入適量紅糖調味,建議每周飲用2-3次。
黃芪性微溫味甘,歸肺、脾經,具有補氣升陽功效;雞肉性溫味甘,能溫中益氣。此藥膳通過補益脾胃間接養(yǎng)肝,符合中醫(yī)"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"理論。選用黃芪30克與老母雞同燉2小時,適合肝郁脾虛型慢性肝炎患者,癥狀見乏力、食欲不振者。
茵陳蒿性微寒味苦辛,歸脾、胃、肝、膽經,為傳統(tǒng)利膽退黃藥;鯽魚性平味甘,能健脾利濕。兩者協(xié)同可清熱利濕、疏肝利膽,對肝膽濕熱型脂肪肝尤為適宜。取茵陳蒿20克、鯽魚1條燉湯,黃疸明顯者可加梔子10克增強療效。
日常養(yǎng)肝需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過量攝入高脂肪食物,適量食用綠色蔬菜如菠菜、芹菜等。保持規(guī)律作息,夜間11點前入睡有利于肝經氣血運行??膳浜咸珱_穴按摩,位于足背第一、二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,每日按壓3-5分鐘。適度運動推薦八段錦"調理脾胃須單舉"式,通過牽拉脅肋部疏通肝經氣血。情志調節(jié)同樣重要,避免長期抑郁或暴怒傷肝,可練習深呼吸或冥想緩解壓力。若出現持續(xù)肝區(qū)疼痛、皮膚黃染等癥狀應及時就醫(yī)。
中醫(yī)認為肥胖的原因如何調理
復禾遷移
假性濕疣的中醫(yī)治療方法有哪些
復禾遷移
中醫(yī)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
復禾遷移
穿心蓮內酯滴丸屬于中藥還是西藥
復禾遷移
中醫(yī)治療特應性皮炎的效果好不好
復禾遷移
斑禿中醫(yī)治療好還是西醫(yī)治療好
復禾遷移
中醫(yī)認為老年人該如何預防帕金森病
復禾遷移
什么中藥最刮油減肥
復禾遷移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