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骨痛、身高變矮、骨折風險增加,可通過鈣劑補充、抗骨吸收藥物、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。骨質疏松通常由鈣質流失加速、雌激素水平下降、維生素D缺乏、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、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1、骨痛:
骨質疏松早期常見腰背部彌漫性疼痛,疼痛在久坐或久站后加重,臥床休息可緩解。隨著病情進展,可能出現全身骨骼鈍痛,尤其在承重關節(jié)如膝關節(jié)、髖關節(jié)處明顯。這種疼痛與骨小梁微骨折有關,需通過雙能X線骨密度儀確診。
2、身高縮短:
椎體壓縮性骨折導致脊柱變形,表現為進行性身高降低,嚴重者可出現駝背畸形。單個椎體骨折可使身高縮短1-2厘米,多發(fā)骨折可能導致"老縮"現象。定期測量身高是監(jiān)測病情發(fā)展的簡易方法。
3、脆性骨折:
輕微外力即可引發(fā)骨折,常見部位為橈骨遠端、股骨頸和椎體。骨折可能由跌倒、咳嗽甚至擁抱等日常動作誘發(fā),愈合時間較常人延長。髖部骨折后1年內死亡率高達20%,需特別警惕。
4、鈣質流失加速:
與年齡增長相關的成骨細胞活性下降、破骨細胞活躍有關,女性絕經后雌激素驟減會加速此過程。治療需聯(lián)合碳酸鈣、枸櫞酸鈣等鈣制劑與阿侖膦酸鈉等雙膦酸鹽類藥物,抑制過度骨吸收。
5、維生素D缺乏:
日照不足或肝腎代謝異常導致活性維生素D合成減少,影響腸道鈣吸收。表現為血鈣降低、繼發(fā)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。需定期檢測25羥維生素D水平,補充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,維持血鈣磷平衡。
骨質疏松患者應保證每日1000-1200毫克鈣攝入,多食用乳制品、豆制品、深綠色蔬菜。每周進行3-5次負重運動如快走、太極拳,避免吸煙酗酒。居家環(huán)境需防滑防摔,使用扶手、防滑墊等輔助設施。定期監(jiān)測骨密度變化,6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檢查一次。出現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驟降應及時就診,骨折高風險患者可考慮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