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患者需注意飲食規(guī)律、避免刺激性食物、保持情緒穩(wěn)定、戒煙限酒、定期復查。胃病護理需從生活習慣、飲食結構、心理調節(jié)等多方面綜合干預。
1、飲食規(guī)律:
每日定時定量進食,采用少食多餐原則,每餐控制在七分飽。避免暴飲暴食或長時間空腹,早餐應在起床后1小時內完成,晚餐與睡眠間隔3小時以上。食物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,過燙或過冷均會刺激胃黏膜。
2、忌口食物:
嚴格限制辛辣調料、濃茶咖啡、碳酸飲料等刺激性飲食。高鹽腌制食品會損傷胃黏膜屏障,油炸食品延緩胃排空,酸性水果可能誘發(fā)反酸。建議選擇易消化的粥類、發(fā)酵面食、清蒸魚類等低脂低纖維食物。
3、情緒管理:
長期焦慮緊張會通過腦腸軸影響胃酸分泌和蠕動功能。可通過正念冥想、腹式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,保證每日7-8小時優(yōu)質睡眠。避免在情緒激動時進食,餐后半小時內不宜進行腦力密集型工作。
4、戒除煙酒:
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削弱胃黏膜保護能力。酒精直接腐蝕胃黏膜上皮細胞,每日飲酒超過25克即可能誘發(fā)胃炎發(fā)作。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更需徹底戒斷。
5、監(jiān)測病情:
慢性胃炎患者應每年進行胃鏡復查,胃潰瘍患者需遵醫(yī)囑完成全程藥物治療。出現(xiàn)黑便、持續(xù)嘔吐、體重驟降等預警癥狀時需立即就醫(yī)。居家可定期檢測便隱血,記錄腹痛發(fā)作頻率與飲食關聯(lián)性。
胃病患者宜將小米、山藥、南瓜等健脾食材納入日常膳食,烹調時采用蒸煮燉等低溫加工方式。餐后30分鐘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胃腸蠕動,避免立即平臥。冬季注意胃部保暖,可使用熱水袋熱敷上腹部。建立飲食日記記錄食物耐受情況,逐步摸索個體化飲食方案。合并貧血者應增加動物肝臟、菠菜等富鐵食物攝入,但需注意與抑酸藥物的服用時間間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