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毒癥是慢性腎衰竭的終末期表現(xiàn),主要由于長期腎臟損傷導致功能喪失。常見誘因包括高血壓控制不佳、糖尿病管理不當、長期濫用藥物等。預防需從控制基礎疾病、避免腎毒性物質(zhì)、定期體檢三方面入手。
1. 高血壓與糖尿病是尿毒癥兩大主因
持續(xù)高血壓會損傷腎小球毛細血管,我國約27%的尿毒癥患者由高血壓腎病發(fā)展而來。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,可選用纈沙坦、氨氯地平等降壓藥。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超標會引發(fā)糖尿病腎病,空腹血糖應維持在4.4-7.0mmol/L,推薦使用SGLT-2抑制劑類降糖藥。
2. 藥物濫用直接損傷腎功能
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,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導致腎缺血。某些中藥如關木通、廣防己含馬兜鈴酸,可造成不可逆腎間質(zhì)纖維化??股刂械膽c大霉素、鏈霉素具有明確腎毒性,使用時需嚴格監(jiān)測腎功能。
3. 不良生活習慣加速腎功能惡化
高鹽飲食每日超過6克鹽會加重腎臟濾過負擔,建議用檸檬汁、香草替代部分食鹽。長期熬夜會擾亂腎素-血管緊張素系統(tǒng),保持7-8小時睡眠有助于腎臟修復。吸煙者發(fā)生尿毒癥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.5倍,戒煙后腎功能下降速度可減緩30%。
4. 忽視早期癥狀延誤治療
泡沫尿、夜尿增多是蛋白尿的典型表現(xiàn),晨起眼瞼浮腫提示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癥。當腎小球濾過率低于60ml/min時,應及時到腎內(nèi)科就診。定期檢查尿常規(guī)、血肌酐、腎臟B超,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篩查一次。
預防尿毒癥需要建立三級防御體系:控制血壓血糖等基礎疾病,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,定期監(jiān)測腎功能指標。已出現(xiàn)腎功能損害者應限制蛋白質(zhì)攝入量至0.6-0.8g/kg/天,優(yōu)選雞蛋、牛奶等優(yōu)質(zhì)蛋白。早期干預可使終末期腎病發(fā)展延緩10-15年,規(guī)范的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能有效替代腎臟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