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鼻子不通氣主要由鼻黏膜充血腫脹導致,快速通氣可采用熱敷、鹽水沖洗、藥物緩解等方法。
1. 熱敷緩解鼻塞
用溫熱毛巾敷在鼻梁處10分鐘,溫度控制在40℃左右,避免燙傷。熱氣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減輕黏膜腫脹。也可用熱水蒸氣熏鼻,接一盆熱水,低頭吸入蒸汽5分鐘,注意保持距離防止燙傷。
2. 生理鹽水沖洗鼻腔
使用0.9%生理鹽水或海鹽水噴霧沖洗鼻腔,每天2-3次。沖洗能清除分泌物和過敏原,減輕黏膜炎癥。兒童可用滴鼻器滴入2-3滴鹽水后輕揉鼻翼,再用吸鼻器吸出分泌物。
3. 藥物輔助通氣
短期使用減充血劑如羥甲唑啉噴霧,每日不超過3次,連續(xù)使用不超過3天,避免反跳性鼻塞。過敏性鼻塞可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。鼻塞嚴重時,布洛芬等抗炎藥可緩解黏膜腫脹。
4. 調整睡姿與環(huán)境
睡覺時墊高枕頭15厘米,減少平躺時鼻腔充血。保持室內(nèi)濕度50%-60%,使用加濕器或放置水盆。避免接觸香煙、粉塵等刺激物。
5. 按摩迎香穴
雙手食指按壓鼻翼兩側迎香穴,順時針揉按1分鐘,重復3-5次。按摩能刺激神經(jīng)反射,暫時緩解鼻塞。
感冒鼻塞通常3-5天自行緩解,若伴隨高熱、膿涕或持續(xù)超過10天,需排查鼻竇炎等并發(fā)癥。日常注意保暖,補充維生素C,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可減少感冒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