溶血和非溶血輸血反應是什么

溶血和非溶血輸血反應是輸血過程中可能出現(xiàn)的兩種不良反應,溶血反應主要由血型不合引起紅細胞破壞,非溶血反應則包括發(fā)熱、過敏等與紅細胞破壞無關的免疫或非免疫反應。
溶血反應通常由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導致,輸入的紅細胞被受血者抗體攻擊后破裂,釋放血紅蛋白引發(fā)癥狀。急性溶血可能在輸血后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(xiàn)寒戰(zhàn)、高熱、腰背痛、血紅蛋白尿,嚴重時可導致急性腎衰竭或休克。遲發(fā)性溶血反應多發(fā)生在輸血后數(shù)天,表現(xiàn)為貧血加重、黃疸或血紅蛋白下降。臨床需立即停止輸血,給予糖皮質激素、堿化尿液等支持治療,必要時進行血漿置換。
非溶血性發(fā)熱反應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,主要由白細胞抗體或細胞因子引起體溫調節(jié)中樞紊亂。患者在輸血后1-2小時出現(xiàn)體溫升高1℃以上,可伴寒戰(zhàn)但無溶血證據(jù)。預防性使用解熱藥或去除白細胞的血制品可降低發(fā)生率。癥狀輕微時可減慢輸血速度,嚴重者需暫停輸血并給予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處理。
過敏反應由供血者血漿中的過敏原與受血者IgE抗體結合所致,表現(xiàn)為皮膚瘙癢、蕁麻疹、面部水腫,嚴重時出現(xiàn)支氣管痙攣或過敏性休克。輕度反應可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片緩解,重度需立即皮下注射腎上腺素。對既往有過敏史者,輸血前可預防性使用抗組胺藥物,或選擇洗滌紅細胞減少血漿蛋白暴露。
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屬于非溶血反應的嚴重并發(fā)癥,因供體白細胞抗體激活肺內皮細胞導致。臨床特征為輸血后6小時內突發(fā)呼吸困難、低氧血癥、雙肺浸潤影,需與心源性肺水腫鑒別。治療以呼吸支持為主,包括高流量氧療或無創(chuàng)通氣,嚴重病例需要機械通氣。預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多產(chǎn)次女性供體的血漿制品。
循環(huán)超載常見于老年或心功能不全患者,因輸血速度過快或輸血量超過心血管代償能力。表現(xiàn)為呼吸困難、血壓升高、頸靜脈怒張等容量負荷過重癥狀。處理包括立即停止輸血、取半臥位、利尿劑如呋塞米注射液快速減輕負荷。預防需控制輸血速度在1-2ml/kg/h,對高?;颊呖深A先使用利尿劑或選擇分次少量輸注。
輸血前嚴格進行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能有效預防溶血反應,輸血過程中密切監(jiān)測體溫、脈搏、血壓等生命體征。出現(xiàn)寒戰(zhàn)、皮疹等早期癥狀時應立即減緩輸注速度并評估反應類型。所有輸血反應均需詳細記錄于病歷中,嚴重不良反應需上報輸血科進行溯源分析。建議患者輸血后留觀30分鐘以上,醫(yī)護人員應熟練掌握急救流程,備齊腎上腺素、抗組胺藥等急救藥物。
血氧飽和度低怎么處理
白細胞高反復發(fā)高燒的原因
AB型血可以接受任何血型輸血嗎
b淋巴細胞高說明什么
2歲寶寶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
白細胞1.6×10?/L危險嗎
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偏低是什么原因
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晚期癥狀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