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鳳英
主任醫(yī)師
首都醫(yī)科大學宣武醫(yī)院
指導意見:直腸前突可通過盆底肌肉鍛煉、藥物治療、生物反饋治療、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。直腸前突可能與盆底肌肉松弛、長期便秘、分娩損傷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(xiàn)為排便困難、肛門墜脹感等癥狀。
1、盆底肌肉鍛煉:凱格爾運動是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的有效方法,通過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,增強其力量。每天進行3組,每組10-15次,持續(xù)8周以上,有助于緩解癥狀。
2、藥物治療:使用緩瀉劑如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次15-30毫升,每日1次或聚乙二醇4000散每次10克,每日1次可軟化糞便,減輕排便困難。必要時可使用肛門栓劑如甘油栓每次1枚,每日1次輔助排便。
3、生物反饋治療:通過生物反饋儀器監(jiān)測盆底肌肉活動,幫助患者學會正確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。每周進行2-3次,持續(xù)6-8周,可改善肌肉協(xié)調(diào)性,緩解排便困難。
4、手術治療:對于癥狀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常見手術方式包括經(jīng)肛門直腸前突修補術和經(jīng)陰道直腸前突修補術,具體選擇需根據(jù)患者情況由醫(yī)生決定。
5、生活方式調(diào)整:增加膳食纖維攝入,如每日食用燕麥、全麥面包、綠葉蔬菜等,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00-2000毫升,有助于軟化糞便。避免久坐久站,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等,促進腸道蠕動。
日常飲食中可多攝入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燕麥、糙米、芹菜等,同時保持適量運動如快走、瑜伽等,有助于改善腸道功能。注意避免久坐久站,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,定時排便,避免用力過度。若癥狀持續(xù)或加重,建議及時就醫(yī),遵醫(yī)囑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