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珠菌性陰道炎
相關語音 更多
相關文章 更多
66575次瀏覽 2019-11-12
61660次瀏覽 2019-11-12
62382次瀏覽 2019-11-12
相關問答 更多
念珠菌感染可遵醫(yī)囑使用氟康唑、伊曲康唑、克霉唑等抗真菌藥物,配合日常護理可達到根治效果。
適用于系統(tǒng)性念珠菌感染,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膜合成發(fā)揮作用,可能出現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,孕婦慎用。
廣譜抗真菌藥,對皮膚黏膜念珠菌病效果顯著,需注意肝功能監(jiān)測,避免與特定藥物聯用。
局部外用制劑適用于陰道或皮膚念珠菌病,劑型包括栓劑、乳膏,使用期間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。
多用于口腔或消化道念珠菌感染,口服混懸液需含漱后吞咽,局部用藥時避免吞咽。
治療期間應避免高糖飲食,選擇棉質透氣內衣,癥狀消退后仍需完成規(guī)定療程以防復發(fā),配偶需同步檢查治療。
念珠菌感染可能是傳染性的,也可能由自身菌群失衡引起,主要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、母嬰垂直傳播、間接接觸傳播、醫(yī)源性感染等。
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傳播方式,感染者生殖器分泌物含有念珠菌,可通過黏膜接觸傳染。需使用克霉唑栓、硝酸咪康唑乳膏、氟康唑膠囊等抗真菌藥物,伴侶需同步治療。
孕婦陰道念珠菌病可能經產道感染新生兒,表現為鵝口瘡或尿布區(qū)皮炎。產婦需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制霉菌素陰道片,嬰兒可外用制霉菌素混懸液。
共用浴具、毛巾等可能傳播念珠菌,尤其免疫力低下者易感。保持個人用品專人專用,感染者衣物需煮沸消毒,必要時口服伊曲康唑膠囊。
導尿管、內鏡等醫(yī)療器械消毒不徹底可能導致感染,常見于住院患者。需嚴格無菌操作,發(fā)生感染時根據藥敏結果選擇兩性霉素B或卡泊芬凈等藥物。
日常需注意會陰清潔干燥,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,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,免疫力低下人群應定期進行真菌篩查。
白色念珠菌感染多數情況下不屬于嚴重疾病,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現嚴重并發(fā)癥。感染嚴重程度與感染部位、患者基礎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。
口腔、陰道等黏膜部位感染最常見,表現為白膜、瘙癢等癥狀,通常通過抗真菌藥物治療可痊愈。
肺部、血液等深部感染可能引發(fā)高熱、器官功能障礙,多見于免疫缺陷患者,需靜脈注射抗真菌藥物。
糖尿病患者、HIV感染者、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者感染風險較高,易發(fā)展為重癥。
輕癥可使用克霉唑、制霉菌素等外用藥物;重癥需氟康唑、兩性霉素B等系統(tǒng)治療,同時需控制基礎疾病。
保持個人衛(wèi)生、控制血糖、避免濫用抗生素有助于預防感染,出現持續(xù)癥狀應及時就醫(yī)評估。
健康資訊 更多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
0次瀏覽 2025-07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