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的癥狀主要有牙齦紅腫出血、牙周袋形成、牙齒松動移位、口臭、咀嚼無力等。牙周炎是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疾病,通常由牙菌斑堆積引起,可能伴隨牙槽骨吸收和牙齒脫落。
牙齦紅腫出血是牙周炎早期常見癥狀。牙齦因炎癥刺激出現(xiàn)充血腫脹,質(zhì)地變軟,顏色暗紅,刷牙或咬硬物時容易出血。長期牙齦出血可能導致貧血,需及時進行牙周基礎治療。
牙周袋是牙齦與牙根面分離形成的病理性加深溝隙。正常牙齦溝深度不超過3毫米,牙周炎患者因附著喪失,探診深度可達4毫米以上。牙周袋內(nèi)易積聚菌斑和牙石,加重炎癥進展。
隨著牙槽骨吸收加劇,牙齒支持組織減少,會出現(xiàn)牙齒松動。前牙可能呈扇形散開,后牙出現(xiàn)咀嚼不適。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齒松動度可達Ⅲ度,輕微觸碰即有明顯晃動。
牙周袋內(nèi)厭氧菌分解蛋白質(zhì)產(chǎn)生揮發(fā)性硫化物,導致持續(xù)性口臭。這種口臭通過普通刷牙難以消除,需進行專業(yè)牙周治療配合抗菌漱口水使用。
由于牙齒支持組織破壞,咬合功能下降,患者可能出現(xiàn)咀嚼疼痛或無力感。嚴重者會出現(xiàn)咬合創(chuàng)傷,進一步加速牙周組織破壞進程。
預防牙周炎需保持口腔衛(wèi)生,每日至少刷牙兩次,使用牙線或間隙刷清潔牙縫,每半年進行一次專業(yè)潔牙。吸煙者應戒煙,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。出現(xiàn)牙齦出血等早期癥狀時,應及時就診進行牙周檢查,避免病情進展。輕度牙周炎可通過齦上潔治、齦下刮治等基礎治療控制,中重度可能需配合牙周手術(shù)、骨移植等治療手段。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229次瀏覽 2025-03-2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187次瀏覽 2025-07-15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0次瀏覽 2025-09-01
4741次瀏覽
4842次瀏覽
4813次瀏覽
4698次瀏覽
4684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