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心病可通過冠狀動脈造影、心電圖、心臟超聲、運動負荷試驗、冠脈CT血管成像等方式檢查。冠心病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吸煙、肥胖等因素引起。
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,通過向冠狀動脈注入造影劑,利用X線成像觀察血管狹窄程度。該方法能清晰顯示血管病變位置和范圍,適用于疑似心肌梗死或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。檢查前需評估腎功能和過敏史,術(shù)后需臥床休息并觀察穿刺部位出血情況。
心電圖通過記錄心臟電活動判斷心肌缺血,分為靜息心電圖和動態(tài)心電圖監(jiān)測。靜息心電圖可發(fā)現(xiàn)ST段壓低或T波倒置等典型缺血表現(xiàn),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能捕捉陣發(fā)性心律失常。該檢查無創(chuàng)便捷但存在假陰性可能,需結(jié)合臨床癥狀綜合判斷。
心臟超聲通過超聲波評估心臟結(jié)構(gòu)和功能,可檢測室壁運動異常、心臟擴大等冠心病繼發(fā)改變。負荷超聲心動圖通過運動或藥物誘發(fā)缺血,提高隱匿性冠心病檢出率。檢查前無須特殊準備,但肥胖或肺氣腫患者可能影響圖像質(zhì)量。
運動負荷試驗通過踏板或自行車運動逐步增加心臟負荷,監(jiān)測心電圖和血壓變化。運動誘發(fā)的心絞痛或ST段改變提示心肌缺血,適用于穩(wěn)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初篩。嚴重心律失常、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禁用該檢查。
冠脈CT血管成像利用多層螺旋CT重建冠狀動脈三維圖像,能非侵入性評估斑塊性質(zhì)和狹窄程度。檢查前需控制心率并使用β受體阻滯劑,對鈣化病變敏感度較高但輻射量需關(guān)注。適用于中低風險患者的篩查。
確診冠心病后應長期堅持低鹽低脂飲食,每日攝入蔬菜水果不少于400克,限制紅肉和加工食品。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,避免劇烈運動誘發(fā)心絞痛。戒煙并控制血壓血糖,遵醫(yī)囑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、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,定期復查血脂和肝腎功能。出現(xiàn)胸痛持續(xù)不緩解時須立即就醫(yī)。
697次瀏覽 2025-11-03
59次瀏覽 2025-07-15
259次瀏覽 2025-11-03
255次瀏覽 2025-11-03
118次瀏覽 2025-11-03
215次瀏覽 2025-11-03
139次瀏覽 2025-11-03
284次瀏覽 2025-11-03
186次瀏覽 2025-11-03
784次瀏覽 2025-11-03
349次瀏覽 2025-11-03
301次瀏覽 2025-11-03
443次瀏覽 2025-11-03
202次瀏覽 2025-11-03
263次瀏覽 2025-03-21
5906次瀏覽 2025-11-03
215次瀏覽 2025-11-03
168次瀏覽 2025-11-03
194次瀏覽 2025-11-03
142次瀏覽 2025-11-03
172次瀏覽 2025-11-03
163次瀏覽 2025-11-03
629次瀏覽
630次瀏覽
707次瀏覽
746次瀏覽
644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