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(xiàn)及影像檢查,但在條件許可時,借用一些輔助方法,可對確定病變的性質(zhì)、部位及鑒別診斷有一定幫助,如奎根氏試驗、脊髓造影、椎動脈造影、選擇性脊髓動脈造影、頸椎靜脈造影、CT、MRI等。
奎根氏試驗:即通過腰4~5穿刺達椎管內(nèi)蛛網(wǎng)膜下腔而測定腦脊液的壓力來斷定有無梗阻。也可以從腦脊液生化檢查中根據(jù)其蛋白量的升高來推斷其梗阻程度,了解脊髓受壓情況,從而有助于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。
脊髓造影:是向椎管內(nèi)注入碘制劑或空氣來進行脊髓造影。它有助于對椎管及椎管內(nèi)各種疾患的診斷和鑒別診斷,如脊髓本身疾病、腫瘤、頸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壓及椎管測量等;還可以明確脊髓受壓部位與范圍。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,使用造影劑可出現(xiàn)各種反應(yīng),具有一定危險性,臨床要從嚴掌握。
椎動脈造影:是通過椎動脈、鎖骨下動脈,進行穿刺造影,或者切開肱動脈或股動脈進行插管造影。主要用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。同時也是減壓術(shù)前的常規(guī)檢查,可確定施術(shù)部位及范圍。
CT掃描: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。它是應(yīng)用X線穿過人體不同組織后不同衰減度所造成的密度差,以判定正常或異常,其診斷價值為:①準確判定椎體與椎管的矢狀徑大小;②可觀測后縱韌帶鈣化范圍;③可觀測脊髓在椎管內(nèi)的位置、形態(tài)及其與周圍的關(guān)系;④可除外骨質(zhì)本身破壞性病變。
核磁共振:它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,測定各組織中運動質(zhì)子的密度差加以判別,較CT更為先進,圖象十分清晰,被稱為活的解剖圖譜。不僅可獲得頸椎三維結(jié)構(gòu),并能清楚地判定椎管矢狀徑、椎體后緣增生、髓核突出及局部炎癥、脊髓組織本身病理生理改變等。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146次瀏覽 2025-03-21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314次瀏覽 2024-09-25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0次瀏覽 2025-07-06
3925次瀏覽 2025-02-13
4098次瀏覽 2024-12-22
3922次瀏覽 2025-02-18
4183次瀏覽 2024-12-23
4009次瀏覽 2024-11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