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的傷口處理主要包括清潔消毒、止血包扎、預防感染等步驟。輕微傷口可自行處理,若傷口較深、出血不止或出現(xiàn)感染跡象需及時就醫(yī)。
傷口發(fā)生后應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,去除表面污物。沖洗后可使用碘伏溶液或生理鹽水進一步消毒,避免使用酒精或雙氧水直接刺激傷口。消毒時從傷口中心向外周環(huán)形擦拭,防止污染物回流。動物咬傷或嚴重污染傷口需用肥皂水反復沖洗15分鐘以上。
表淺傷口出血可用干凈紗布直接按壓5-10分鐘止血,深部傷口需加壓包扎。止血后覆蓋無菌敷料,關節(jié)部位用繃帶固定但不宜過緊。止血粉類產(chǎn)品可能影響傷口愈合,不建議常規(guī)使用。持續(xù)滲血或動脈性出血需就醫(yī)處理。
消毒后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。保持傷口干燥,每日更換敷料觀察紅腫、滲液情況。糖尿病患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別注意感染風險。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化膿等感染癥狀時應及時就醫(yī)。
燙傷傷口立即用冷水沖洗15-20分鐘,不要挑破水泡?;瘜W灼傷需持續(xù)沖洗30分鐘以上。鐵器致傷需評估破傷風免疫情況,必要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。面部傷口或超過1厘米的傷口建議整形外科縫合。
結痂期避免抓撓,可涂抹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。愈合后使用硅酮類疤痕貼預防增生。飲食增加優(yōu)質(zhì)蛋白和維生素C攝入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促進傷口修復。
傷口護理期間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,避免接觸污水。定期觀察傷口愈合情況,出現(xiàn)紅腫熱痛、異常分泌物或發(fā)熱等感染征兆時須及時就醫(yī)。愈合后注意防曬以減少色素沉著,關節(jié)部位傷口愈合后需進行功能鍛煉防止粘連。日常注意防護避免二次受傷,處理生鮮食材或進行園藝勞作時建議佩戴防護手套。
259次瀏覽 2025-09-30
878次瀏覽 2023-09-06
54次瀏覽 2025-09-30
91次瀏覽 2025-09-30
298次瀏覽 2025-09-30
279次瀏覽 2025-09-30
94次瀏覽 2025-09-30
142次瀏覽 2025-09-30
727次瀏覽 2025-09-30
212次瀏覽 2025-09-30
220次瀏覽 2025-09-30
269次瀏覽 2025-09-30
269次瀏覽 2025-09-30
194次瀏覽 2025-09-30
383次瀏覽 2025-09-30
301次瀏覽 2025-09-30
328次瀏覽 2025-09-30
562次瀏覽 2025-09-30
327次瀏覽 2025-09-30
229次瀏覽 2025-09-30
213次瀏覽 2025-09-30
263次瀏覽 2025-03-21
388次瀏覽
127次瀏覽
242次瀏覽
205次瀏覽
277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