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高糖食物能預防低血糖?盤點低血糖診治的4個誤區(qū)

低血糖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并發(fā)癥之一,其危害并不亞于糖尿病,對腦細胞帶來不可逆轉的改變,甚至會導致腦水腫、癡呆癥或昏迷,嚴重時可威脅生命。在防治低血糖方面不少人走進誤區(qū),不妨來具體看一看。
關于低血糖診治的誤區(qū)有哪些?
1、低血糖就是低血糖反應
低血糖≠低血糖反應,前者只是一種生化指標,并不涉及到相關癥狀。血糖水平達到低血糖診斷標準,這被判斷為低血糖。如果符合低血糖診斷標準,還出現相關癥狀,如明顯的饑餓感、手不由自主的發(fā)抖、心慌以及出汗等,則被判斷為低血糖癥。低血糖反應是指血糖結果并沒有達到低血糖標準,不過出現手抖和心慌等癥狀。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易出現低血糖反應,由于短時間內血糖快速下降,使得大量升糖激素釋放,從而產生一系列反應。
2、血糖小于3.9毫摩爾說明是低血糖
不同的人群,低血糖診斷標準也有很大差異。對普通人來說,血糖小于2.8毫摩爾,則被判斷為低血糖癥;用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,血糖小于3.9毫摩爾,則被判斷為低血糖。
3、吃高糖食物能預防低血糖
不可否認,低血糖以預防為主。但血糖正常時不能隨意吃高糖食物,以免導致血糖急劇升高。正確的方法是隨身攜帶糖果或高糖食物,只要出現低血糖應立即補充;也可以睡覺前加餐,能防止夜間和早晨低血糖。一旦出現低血糖,還需尋求專業(yè)醫(yī)生指導,優(yōu)化用藥方案。
4、有癥狀時才懷疑低血糖
血糖水平、下降速度決定低血糖癥狀,常見的癥狀有心慌、不停的出汗、手抖、明顯的饑餓感和焦慮,嚴重時可出現抽搐和昏迷。然而,并不是每一個低血糖患者都會出現以上癥狀,尤其是病程超過5年的一型糖尿病患者、老年糖尿病患者,因為神經受到損害,再加上感覺遲鈍,無法及時感知低血糖,同時也易發(fā)生在夜間,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。所以應勤監(jiān)測血糖,不能忽略凌晨2-3點的血糖。
溫馨提示
低血糖的危害遠超于人們所想象的,所以需引起重視。發(fā)生低血糖時應立即監(jiān)測血糖,口服15克糖類食物,必要時還需就醫(yī)靜脈注射葡萄糖液。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,除了監(jiān)測血糖外,還需做心電圖檢查,與此同時補充碳水化合物,避免引發(fā)心腦血管意外。
米飯、饅頭和面條,哪個容易升血糖?主食吃對了,血糖不易失控
紅薯到底是抗癌還是致癌?能降低血糖嗎?一次性說清楚
蒲公英是抗癌之王,不僅能殺死癌細胞,還能降血糖?告訴你真相
常吃山楂是降血糖,還是升血糖?告訴你真相,別亂吃
醫(yī)生提醒:一天里面,2個時間段測量血糖最準確,很多人沒選對
提醒:糖尿病人若無這4種癥狀,說明血糖控制還不錯,可以放心了
糖尿病人注意:若睡覺前后血糖波動大,不出半年,身體或有3變化
吃粗糧控糖?研究發(fā)現:常吃粗糧的人,血糖和免疫力都不一樣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