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分期主要依據(jù)腫瘤浸潤深度、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情況,臨床采用TNM分期系統(tǒng),具體分為I期、II期、III期、IV期。
1、TNM定義:
T代表原發(fā)腫瘤浸潤深度,T1期腫瘤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層,T2期侵犯肌層,T3期穿透漿膜下層,T4期突破漿膜或侵犯鄰近器官。N表示區(qū)域淋巴結轉移數(shù)量,N0無轉移,N1有1-2枚轉移,N2有3-6枚轉移,N3超過7枚轉移。M指遠處轉移,M0無轉移,M1存在肝、肺等遠處轉移。
2、I期標準:
I期屬于早期胃癌,腫瘤未突破黏膜下層(T1),無淋巴結轉移(N0)和遠處轉移(M0)。此階段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達90%以上,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外科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,術后通常無需輔助化療。
3、II期特征:
II期分為IIA和IIB兩個亞型。IIA期為腫瘤侵犯肌層(T2)伴N0,或T1伴1-2枚淋巴結轉移(N1)。IIB期為腫瘤穿透肌層(T3)伴N0,或T2伴N1。此階段需行根治性手術聯(lián)合淋巴結清掃,術后多需輔助化療降低復發(fā)風險。
4、III期表現(xiàn):
III期分為IIIA、IIIB、IIIC三個亞型。IIIA期為T2伴N2轉移或T3伴N1。IIIB期為T3伴N2或T4a伴N0-1。IIIC期為T4a伴N2或任何T伴N3。此階段腫瘤局部進展明顯,需新輔助化療縮小腫瘤后手術,術后需持續(xù)化療聯(lián)合放療。
5、IV期判定:
IV期即晚期胃癌,存在遠處轉移(M1),無論T或N分期如何。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肝臟、腹膜、肺部和骨骼。治療以全身化療、靶向治療為主,可酌情聯(lián)合姑息性手術或放療緩解梗阻、出血等癥狀,五年生存率不足10%。
胃癌患者需注意少食多餐,選擇易消化、高蛋白食物如魚肉、蒸蛋,避免辛辣刺激及腌制食品。術后早期需進行床上肢體活動預防血栓,恢復期可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強度運動。定期復查胃鏡、腫瘤標志物及影像學檢查,出現(xiàn)嘔血、持續(xù)消瘦等癥狀需立即就醫(yī)。保持規(guī)律作息和情緒穩(wěn)定對預后改善有積極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