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乳性腹瀉怎么治療

博禾醫(yī)生
母乳性腹瀉可通過調整喂養(yǎng)方式、補充益生菌、母親飲食管理、觀察排便性狀、必要時就醫(yī)等方式治療。母乳性腹瀉通常與母乳成分變化、嬰兒腸道發(fā)育不成熟、乳糖不耐受、母親飲食刺激、感染等因素有關。
適當減少單次哺乳量,增加哺乳次數,避免嬰兒一次性攝入過多母乳導致胃腸負擔過重。哺乳時注意讓嬰兒完全含住乳暈,減少空氣吞咽。哺乳后豎抱拍嗝10-15分鐘,幫助氣體排出。兩次哺乳間隔可控制在2-3小時,避免過度喂養(yǎng)。
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、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益生菌制劑,幫助建立腸道菌群平衡。益生菌能抑制致病菌繁殖,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,緩解腹瀉癥狀。使用時需用溫水沖服,避免與抗生素同服,建議持續(xù)補充1-2周。
哺乳母親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、生冷油膩食物,如辣椒、冰飲、肥肉等。減少牛奶、豆類等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攝入。適當增加小米粥、山藥等健脾食物。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,保證母乳質量。記錄飲食日志,觀察嬰兒排便變化與母親飲食的關聯性。
正常母乳喂養(yǎng)嬰兒大便呈金黃色糊狀,每日2-5次。若出現水樣便、黏液便、血絲便或排便超過8次/日,需警惕病理性腹瀉。注意記錄排便次數、性狀、氣味及伴隨癥狀,如發(fā)熱、哭鬧不安等。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,涂抹護臀霜預防紅臀。
若腹瀉持續(xù)3天以上,伴有嘔吐、發(fā)熱、精神萎靡、尿量減少等脫水表現,需及時就診兒科。醫(yī)生可能建議進行大便常規(guī)、輪狀病毒檢測等檢查,排除感染性腹瀉。嚴重乳糖不耐受者需暫時改用無乳糖配方奶,待癥狀緩解后逐步恢復母乳喂養(yǎng)。
母乳性腹瀉期間需密切監(jiān)測嬰兒體重增長情況,每周測量一次,正常增長范圍為15-30克/日。保持嬰兒腹部保暖,可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。母親注意休息,避免焦慮情緒影響泌乳。若需使用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,必須嚴格遵醫(yī)囑,不可自行調整劑量。通常隨著嬰兒腸道功能成熟,3-6月齡后腹瀉癥狀會自然緩解。
如何治療小兒腹瀉
小兒積食腹瀉發(fā)燒
放屁多腹瀉是什么原因
1歲寶寶發(fā)燒還腹瀉怎么辦
1歲寶寶腹瀉吃什么
腹瀉像果凍一樣怎么治療
小兒輪狀病毒腹瀉癥狀以及如何治療
小兒發(fā)燒腹瀉吃啥藥
母乳喂養(yǎng)拉肚子怎么辦
嘔吐腹瀉是什么原因治療方法有哪些
頭疼嘔吐腹瀉怎么回事
感冒吃藥了可以喂母乳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