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胸外按壓的手法是什么

博禾醫(yī)生
新生兒胸外按壓的手法主要有雙指按壓法和環(huán)抱拇指按壓法兩種,具體選擇取決于操作者熟練度和患兒體型。
操作者用食指和中指并攏垂直置于胸骨下1/3處(兩乳頭連線中點下方),深度約為胸廓前后徑的1/3,頻率每分鐘120次。此法適合單人操作,需注意手指不可離開胸壁,按壓時保持肘關節(jié)固定,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壓。
雙手環(huán)抱患兒胸廓,兩拇指并列或重疊置于胸骨下1/3處,其余四指支撐背部。按壓深度與頻率同雙指法,但能更好控制力度,適用于早產(chǎn)兒或體型較小新生兒。操作時需確保拇指甲面朝上,避免用指尖施壓。
患兒需仰臥于硬質(zhì)平面,頭部保持中立位避免過度后仰或前屈。解開衣物暴露胸部,按壓點精確定位在胸骨中下段,避開劍突和肋骨,防止肝臟損傷。每次按壓后需讓胸廓完全回彈,不可倚靠在胸壁上。
新生兒復蘇采用3:1比例,即每3次胸外按壓后給予1次人工呼吸。使用氣囊面罩通氣時,按壓需在呼氣相暫停以避免氣流對抗。持續(xù)按壓60秒后評估心率,若仍低于60次/分需考慮使用腎上腺素。
常見風險包括肋骨骨折、氣胸和肝脾損傷。正確手法應保持按壓深度適宜,避免沖擊式用力。按壓過程中定期檢查脈搏,若出現(xiàn)皮下氣腫或血氧突然下降需立即停止并排查并發(fā)癥。
實施胸外按壓前需確保環(huán)境安全,快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。持續(xù)監(jiān)測患兒膚色、心率和呼吸變化,按壓期間每2分鐘更換操作者以避免疲勞。復蘇后需密切觀察有無按壓相關損傷,維持正常體溫,限制液體入量,定期評估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。母乳喂養(yǎng)可待生命體征穩(wěn)定后逐步恢復,避免過度搬動患兒。
新生兒后腦勺摸著有溝壑
新生兒打嗝是好事嗎
新生兒腎盂擴張要緊嗎
新生兒不能看燈光嗎
怎樣判斷新生兒咳嗽是否正常
新生兒喝奶老是吐奶怎么回事
新生兒肚子硬硬的鼓鼓的怎么回事
新生兒腿脫臼的癥狀
新生兒腸脹氣要持續(xù)多久
新生兒尿道下裂是嚴重的事嗎
新生兒足底血酪氨酸偏高
新生兒肺炎一般要住院多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