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手術切干凈了為什么還會復發(fā)

博禾醫(yī)生
肺癌術后復發(fā)與殘留癌細胞、微轉移灶及個體差異有關。關鍵因素包括手術切除范圍不足、術前隱匿轉移、腫瘤生物學特性差異。術后需結合放化療、靶向治療及定期復查降低風險。
1 手術切除范圍不足
早期肺癌常采用肺葉切除術,但部分病例腫瘤邊緣殘留難以肉眼識別。術中快速病理檢查可能遺漏微小病灶,尤其腫瘤位于支氣管殘端或胸膜表面時。國際指南建議對Ⅱ-Ⅲ期患者實施系統性淋巴結清掃,但縱隔淋巴結微轉移檢出率僅60%-70%。
2 術前隱匿性轉移灶
循環(huán)腫瘤細胞在術前可能已通過血液播散。PET-CT對小于5mm的轉移灶敏感度僅50%,骨轉移初期X線檢查陽性率不足30%。腺癌患者更易發(fā)生腦部微轉移,術后1-3年才顯現癥狀。液體活檢技術可檢測血液中ctDNA,但國內普及率不足40%。
3 腫瘤異質性影響
同一腫瘤內可能存在EGFR、ALK、ROS1等多種驅動基因亞克隆。術后殘留的耐藥克隆株在免疫抑制微環(huán)境下快速增殖。吸煙患者腫瘤突變負荷高達每兆堿基200個突變,標準治療方案有效率降低30%-50%。
術后輔助治療需個體化制定。ⅢA期患者推薦4-6周期含鉑雙藥化療,EGFR突變陽性者可用奧希替尼靶向治療3年。每3個月復查胸部增強CT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測,發(fā)現復發(fā)灶可考慮立體定向放療或免疫治療。保持室內空氣清新,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功能。
很多人明明不抽煙,為何也會得肺癌?其實這個肺癌類型有點不一樣
別把肺癌當成了肩周炎,肩痛若有1個特點,可能是肺部在“呼救”
“作為肺癌醫(yī)生,我為何也會得肺癌?”聽聽醫(yī)生患癌去世前的反思
右肩長期疼痛,大爺查出肺癌,提醒:肩痛不全是肩周炎,得多留心
為何有些人抽了一輩子煙,也沒得肺癌?抽煙其實有5個“好處”
肺部癌變,睡眠先知?晚上睡覺出現4種異樣,可能是肺癌信號
戒了煙,被熏黑的肺會白回來嗎?患肺癌的概率是否會下降?
容易得肺癌的人有哪些特征?如何提早發(fā)現肺癌?一文告訴你
肺內有癌,咳嗽先知?2種“危險”的咳嗽,或暗示肺癌“冒頭”
老煙民留意:若身體出現3種異常,或是肺癌信號,該去醫(yī)院一趟了
早發(fā)現好治療,身體出現4種狀況,可能是肺癌“纏上”你了
大蒜是抗癌之王,每周生吃兩次可降低44%肺癌風險?是真是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