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動脈高壓是一種以肺動脈壓力異常升高為特征的病理狀態(tài),可分為特發(fā)性、遺傳性及繼發(fā)性等多種類型,主要表現(xiàn)為呼吸困難、疲勞、胸痛等癥狀。
肺動脈高壓的病因復雜,特發(fā)性肺動脈高壓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(guān),遺傳性肺動脈高壓常見于骨形成蛋白受體2基因異常,繼發(fā)性肺動脈高壓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左心疾病、結(jié)締組織病等引發(fā)。部分患者與先天性心臟病、門靜脈高壓或HIV感染相關(guān)。
肺動脈高壓的核心病理改變包括肺血管內(nèi)皮功能障礙、平滑肌細胞增殖及血管重構(gòu)。血管活性物質(zhì)失衡導致血管收縮,炎癥反應促進血管壁增厚,血栓形成進一步加重管腔狹窄。長期進展可引發(fā)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。
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,常見活動后氣促、乏力,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(xiàn)靜息呼吸困難、心絞痛樣胸痛。嚴重時伴隨咯血、聲音嘶啞、下肢水腫。終末期可能出現(xiàn)暈厥、右心衰竭體征如頸靜脈怒張、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。
確診需右心導管檢查測得平均肺動脈壓≥25mmHg。輔助檢查包括超聲心動圖評估心臟結(jié)構(gòu)與功能,肺功能測試排除肺部疾病,CT肺動脈造影檢測血栓,血液檢查排查結(jié)締組織病。六分鐘步行試驗可評估運動耐量。
基礎(chǔ)治療包括氧療、利尿劑和抗凝藥物。靶向藥物主要有內(nèi)皮素受體拮抗劑如波生坦片、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西地那非片、前列環(huán)素類似物如伊洛前列素吸入溶液。重癥患者可考慮房間隔造口術(shù)或肺移植。需定期監(jiān)測心功能及藥物不良反應。
肺動脈高壓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和海拔超過1500米的地區(qū),預防呼吸道感染,保持低鹽飲食。建議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平地步行,每周3-5次,每次不超過30分鐘。注意監(jiān)測體重變化,每日早晚記錄血氧飽和度。心理疏導有助于改善焦慮抑郁情緒,可加入患者互助組織獲取支持。所有治療需在專科醫(yī)生指導下個體化調(diào)整。
0次瀏覽 2025-11-25
728次瀏覽 2024-01-0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174次瀏覽 2025-03-21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0次瀏覽 2025-11-25
1087次瀏覽
1108次瀏覽
1012次瀏覽
1088次瀏覽
801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