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具有補氣升陽、益衛(wèi)固表、利水消腫、托毒生肌等功效,適用于氣虛乏力、食少便溏、表虛自汗等癥狀,但陰虛陽亢、實熱證及孕婦慎用。
黃芪味甘性微溫,歸脾肺經(jīng),能補益脾肺之氣,改善中氣下陷引起的臟器脫垂、久瀉脫肛。對于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,可配伍白術、黨參增強健脾效果。現(xiàn)代研究表明黃芪多糖能調(diào)節(jié)免疫功能,但濕熱積滯者服用可能加重口干舌燥。
黃芪通過增強衛(wèi)外功能減少感冒概率,適用于表虛不固的自汗盜汗。常與防風、白術組成玉屏風散,改善反復呼吸道感染。但外感風寒初期單獨使用可能閉門留寇,需配伍解表藥。
黃芪通過補氣促進水液代謝,對氣虛型水腫伴有肢體困重、小便不利有效。慢性腎病水腫可配伍茯苓、澤瀉,但腎功能不全者需控制用量,避免電解質紊亂。
黃芪能促進瘡瘍潰后愈合,糖尿病足潰瘍可配伍當歸、金銀花。但瘡瘍初起紅腫熱痛屬熱毒熾盛時禁用,否則可能加速化膿。創(chuàng)面感染需聯(lián)合抗生素治療。
黃芪提取物可激活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,用于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。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患者慎用,可能加重免疫亢進。過敏體質者可能出現(xiàn)皮疹瘙癢。
使用黃芪需辨證施治,每日用量建議控制在9-30克,煎煮時間不少于30分鐘。服用期間忌食蘿卜、濃茶以免降低藥效。出現(xiàn)心煩失眠、血壓升高時應停用。糖尿病患者監(jiān)測血糖變化,手術前兩周需停藥防止出血風險。建議在中醫(yī)師指導下配伍使用,避免與免疫抑制劑同服。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401次瀏覽 2024-09-25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0次瀏覽 2025-11-12
174次瀏覽 2025-03-21
0次瀏覽 2025-11-12
837次瀏覽
1008次瀏覽
938次瀏覽
598次瀏覽
861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