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兒腹瀉可能由喂養(yǎng)不當、病毒感染、細菌感染、過敏反應、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。腹瀉通常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、糞便稀薄或水樣,可能伴隨發(fā)熱、嘔吐等癥狀。建議家長及時觀察嬰兒狀態(tài),必要時就醫(yī)檢查。
嬰兒消化系統(tǒng)發(fā)育不完善,喂養(yǎng)過量、輔食添加過早或食物種類不當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。家長需注意按需喂養(yǎng),6月齡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,添加輔食時應從單一食材開始逐步過渡。若出現腹瀉可暫停新輔食,適當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。
輪狀病毒、諾如病毒等感染是嬰幼兒腹瀉常見原因,秋冬季節(jié)高發(fā)。病毒性腹瀉通常伴隨發(fā)熱、嘔吐,糞便呈蛋花湯樣??勺襻t(yī)囑使用蒙脫石散、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、口服補液鹽散等藥物。家長需注意餐具消毒與手部衛(wèi)生,及時更換尿布預防紅臀。
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多通過污染食物或接觸傳播,腹瀉常伴隨黏液膿血便。確診需進行糞便培養(yǎng),醫(yī)生可能開具頭孢克肟顆粒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等抗生素。家長應注意奶瓶嚴格消毒,避免給嬰兒飲用未煮沸的水。
牛奶蛋白過敏、大豆蛋白過敏等可能引發(fā)腹瀉,常伴隨濕疹、嘔吐等癥狀。母乳喂養(yǎng)嬰兒出現過敏時,母親需回避相關食物;配方奶喂養(yǎng)可更換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。醫(yī)生可能建議使用鹽酸西替利嗪滴劑等抗過敏藥物,并推薦皮膚點刺試驗明確過敏原。
繼發(fā)性乳糖酶缺乏常見于腸炎后,表現為進食母乳或普通配方奶后腹瀉加重??蓵簳r改用無乳糖配方奶,或遵醫(yī)囑添加乳糖酶顆粒。原發(fā)性乳糖不耐受在嬰幼兒中較少見,需通過氫呼氣試驗確診,長期管理需營養(yǎng)師指導。
家長應記錄嬰兒排便次數、性狀及伴隨癥狀,腹瀉期間保持臀部清潔干燥,少量多次喂水或補液鹽預防脫水。避免自行使用止瀉藥物,持續(xù)腹瀉超過3天、出現血便、精神萎靡或尿量減少時須立即就醫(yī)?;謴推陲嬍骋饲宓?,可逐步添加蘋果泥、焦米湯等低渣食物。
514次瀏覽 2025-10-09
273次瀏覽 2025-10-09
370次瀏覽 2024-09-25
95次瀏覽 2025-10-09
108次瀏覽 2025-10-09
620次瀏覽 2025-10-09
138次瀏覽 2025-10-09
182次瀏覽 2025-10-09
5377次瀏覽 2025-10-09
186次瀏覽 2025-10-09
187次瀏覽 2025-07-15
234次瀏覽 2025-10-09
937次瀏覽 2025-10-09
304次瀏覽 2025-10-09
248次瀏覽 2025-10-09
185次瀏覽 2025-10-09
365次瀏覽 2025-10-09
94次瀏覽 2025-10-09
55次瀏覽 2025-10-09
94次瀏覽 2025-10-09
190次瀏覽 2025-10-09
114次瀏覽 2025-10-09
461次瀏覽
295次瀏覽
264次瀏覽
188次瀏覽
237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