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狀病毒感染主要表現(xiàn)為腹瀉、嘔吐、發(fā)熱、腹痛及脫水等癥狀。輪狀病毒感染是嬰幼兒急性胃腸炎的常見病因,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,病程通常持續(xù)3-8天。
輪狀病毒感染后常出現(xiàn)水樣或蛋花湯樣腹瀉,每日可達10-20次,糞便多無黏液或血絲。腹瀉可能導致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丟失,嚴重時可引發(fā)脫水。嬰幼兒因腸道黏膜屏障功能較弱,腹瀉癥狀往往更為明顯。家長需注意觀察患兒排便頻率和性狀,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。
多數(shù)患兒在發(fā)病初期會出現(xiàn)反復嘔吐,可能持續(xù)1-3天。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,嚴重時可導致進食困難。嘔吐與腹瀉共同作用會加速脫水進程。家長應讓患兒保持側臥位防止誤吸,嘔吐緩解后可少量多次喂食補液鹽溶液。
約半數(shù)患兒伴有中低度發(fā)熱,體溫多在38-39攝氏度之間,通常持續(xù)2-3天。發(fā)熱是機體對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,但持續(xù)高熱可能加重脫水。家長可采取物理降溫措施,若體溫超過38.5攝氏度或伴有精神萎靡,需及時就醫(yī)。
腸蠕動亢進和腸痙攣會導致陣發(fā)性腹痛,嬰幼兒多表現(xiàn)為哭鬧不安、蜷縮身體。腹痛通常在排便后暫時緩解。家長可輕柔按摩患兒腹部幫助緩解不適,但需避免腹部受涼。若腹痛持續(xù)加重或定位明確,需警惕腸套疊等并發(fā)癥。
這是最需警惕的表現(xiàn),患兒可能出現(xiàn)尿量減少、眼窩凹陷、皮膚彈性差、口唇干燥等癥狀。輕度脫水可通過口服補液糾正,中重度脫水需靜脈補液治療。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態(tài)、尿量和皮膚黏膜變化,出現(xiàn)嗜睡或四肢冰涼等表現(xiàn)應立即送醫(yī)。
輪狀病毒感染期間應繼續(xù)母乳喂養(yǎng),配方奶喂養(yǎng)者可暫時改用無乳糖配方。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湯、粥類為主,避免高糖高脂食物。注意餐具消毒和手衛(wèi)生,糞便需用含氯消毒劑處理。目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手段,建議適齡嬰幼兒按時完成免疫程序。若患兒出現(xiàn)持續(xù)高熱、血便、抽搐或脫水癥狀加重,須立即就醫(yī)。
174次瀏覽 2025-03-21
54次瀏覽 2025-11-23
124次瀏覽 2025-11-23
152次瀏覽 2025-11-23
125次瀏覽 2025-11-23
50次瀏覽 2025-11-23
83次瀏覽 2025-11-23
181次瀏覽 2025-11-23
0次瀏覽 2025-11-23
208次瀏覽 2025-11-23
61次瀏覽 2025-11-23
47次瀏覽 2025-11-23
182次瀏覽 2025-11-23
96次瀏覽 2025-11-23
98次瀏覽 2025-11-23
912次瀏覽 2023-09-06
50次瀏覽 2025-11-23
119次瀏覽 2025-11-23
84次瀏覽 2025-11-23
145次瀏覽 2025-11-23
65次瀏覽 2025-11-23
88次瀏覽 2025-11-23
683次瀏覽
1304次瀏覽
1307次瀏覽
838次瀏覽
830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