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扭傷可通過休息制動、冷敷熱敷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、手術(shù)治療等方式治療,效果較好。腳扭傷通常由運動損傷、意外跌倒、路面不平、穿鞋不當、關(guān)節(jié)不穩(wěn)等原因引起。
腳扭傷后需要立即停止活動,避免加重損傷。急性期應避免患肢負重,可使用拐杖輔助行走。休息制動有助于減輕腫脹和疼痛,促進韌帶修復。建議在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適當?shù)墓δ苠憻?,避免長時間制動導致肌肉萎縮。
急性期24-48小時內(nèi)應采用冷敷,每次15-20分鐘,間隔1-2小時重復。冷敷能收縮血管,減輕腫脹和疼痛。48小時后可改用熱敷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加速組織修復。熱敷溫度不宜過高,時間控制在20-30分鐘。
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、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和炎癥。外用藥可選擇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、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。嚴重腫脹時可使用七葉皂苷鈉片等消腫藥物。用藥期間需注意觀察不良反應。
恢復期可進行超聲波治療、紅外線照射等物理治療,促進組織修復??祻陀柧毎钻P(guān)節(jié)活動度訓練、肌力訓練和平衡訓練等。物理治療應在專業(yè)康復師指導下進行,循序漸進,避免二次損傷。
對于嚴重韌帶撕裂、關(guān)節(jié)不穩(wěn)或合并骨折的患者,可能需要進行韌帶修復術(shù)或骨折內(nèi)固定術(shù)。術(shù)后需配合康復訓練,恢復關(guān)節(jié)功能。手術(shù)治療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或損傷嚴重的患者。
腳扭傷后應避免過早負重活動,恢復期可穿高幫鞋或使用護踝提供支撐。飲食上可適當增加蛋白質(zhì)和維生素C攝入,促進組織修復。定期復查評估恢復情況,循序漸進恢復運動。若疼痛持續(xù)加重或出現(xiàn)關(guān)節(jié)不穩(wěn)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293次瀏覽 2025-10-01
410次瀏覽 2025-10-01
205次瀏覽 2025-10-01
567次瀏覽 2025-10-01
103次瀏覽 2025-10-01
187次瀏覽 2025-07-15
128次瀏覽 2025-10-01
59次瀏覽 2025-07-15
96次瀏覽 2025-10-01
192次瀏覽 2025-10-01
174次瀏覽 2025-10-01
101次瀏覽 2025-10-01
161次瀏覽 2025-10-01
928次瀏覽 2025-10-01
440次瀏覽 2025-10-01
0次瀏覽 2025-10-01
97次瀏覽 2025-10-01
0次瀏覽 2025-10-01
187次瀏覽 2025-10-01
356次瀏覽 2025-10-01
0次瀏覽 2025-10-01
72次瀏覽 2025-10-01
246次瀏覽
388次瀏覽
152次瀏覽
220次瀏覽
272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