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踝扭傷可通過休息制動、冷敷處理、加壓包扎、抬高患肢、藥物治療等方式處理。腳踝扭傷通常由運動損傷、行走不穩(wěn)、外力撞擊、關節(jié)松弛、舊傷未愈等原因引起。
腳踝扭傷后應立即停止活動,避免加重損傷。急性期需嚴格臥床休息,減少患肢負重,必要時使用拐杖輔助行走。輕度扭傷通常需要1-3天制動,嚴重扭傷可能需要1-2周。制動期間可進行腳趾活動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。
扭傷后48小時內(nèi)應采用冰袋冷敷,每次15-20分鐘,間隔1-2小時重復。冷敷能收縮血管減輕腫脹,緩解疼痛。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,可用毛巾包裹防止凍傷。急性期過后可改用熱敷促進恢復。
使用彈性繃帶對腳踝進行加壓包扎,應從足部向小腿方向纏繞,壓力均勻適度。包扎過緊可能影響血液循環(huán),過松則無法起到固定作用。夜間休息時可解除包扎,白天活動時需重新包扎保護。
休息時應將患肢抬高超過心臟水平,可利用枕頭墊高。抬高患肢有助于促進靜脈回流,減輕組織水腫。建議每天抬高患肢3-4次,每次持續(xù)30分鐘以上,腫脹明顯時可延長抬高時間。
疼痛明顯時可遵醫(yī)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、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。外用藥可選擇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、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。嚴重扭傷可能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2-3周。
腳踝扭傷恢復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,循序漸進進行康復訓練。初期可進行腳踝繞環(huán)、抗阻訓練等,后期逐漸增加平衡訓練。飲食上可多攝入富含蛋白質(zhì)和維生素C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,如雞蛋、魚肉、獼猴桃等。如腫脹疼痛持續(xù)加重或出現(xiàn)皮膚青紫、關節(jié)變形等情況,應及時就醫(yī)排除骨折可能。
20530次播放 2025-04-17
21833次播放 2025-04-17
21266次播放 2025-04-17
118386次播放 2024-04-22
57786次播放 2020-01-09
54900次瀏覽
62598次瀏覽
61368次瀏覽
52393次瀏覽
64613次瀏覽
252次瀏覽 2025-09-26
124次瀏覽 2025-09-26
190次瀏覽 2025-09-26
141次瀏覽 2025-09-26
385次瀏覽 2025-09-26
824次瀏覽 2025-09-26
206次瀏覽 2025-09-26
377次瀏覽 2025-09-26
321次瀏覽 2025-09-26
159次瀏覽 2025-09-26
164次瀏覽 2025-09-26
211次瀏覽 2025-09-26
235次瀏覽 2025-09-26
286次瀏覽 2025-09-26
174次瀏覽 2025-03-21
878次瀏覽 2023-09-06
414次瀏覽 2025-09-26
1425次瀏覽 2025-09-26
173次瀏覽 2025-09-26
508次瀏覽 2025-09-26
118次瀏覽 2025-09-26
193次瀏覽 2025-09-26
196次瀏覽
374次瀏覽
194次瀏覽
198次瀏覽
4941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