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根斷裂后可能出現(xiàn)牙齒松動、咬合疼痛、牙齦腫脹等癥狀,是否需要拔牙需根據(jù)斷裂位置和程度決定。治療方法包括根管治療、牙冠修復或拔牙后種植修復。
1.牙根斷裂的典型癥狀
牙齒松動是最直接的表現(xiàn),斷裂部位越靠近牙冠,松動越明顯。咬合時疼痛感加劇,尤其在咀嚼硬物時。牙齦可能出現(xiàn)紅腫或膿腫,嚴重時伴隨面部腫脹。部分患者對冷熱刺激敏感,斷裂線較深時可見牙體變色。
2.臨床診斷方法
口腔全景片能清晰顯示斷裂線的走向和深度,錐形束CT可三維定位斷裂位置。牙髓活力測試判斷神經是否受損,探針檢查可發(fā)現(xiàn)隱匿性裂紋。對于垂直型根折,叩診會出現(xiàn)明顯叩痛。
3.保守治療適應癥
根尖1/3斷裂且無感染時,可通過夾板固定8-12周促進愈合。中1/3斷裂需配合根管治療消除感染源,成功率約60%。纖維樁核修復適用于剩余牙體達2mm以上的病例,需避免即刻負重。
4.必須拔牙的情況
斷裂線延伸至牙齦下3mm以上時難以保留。伴隨嚴重根尖病變或牙周袋深度超過5mm需拔除。水平斷裂位于牙頸部的牙齒保留價值低,強行修復易導致二次折裂。
5.拔牙后修復方案
即刻種植適用于骨量充足的患者,愈合周期縮短至3個月。傳統(tǒng)種植需等待骨結合4-6個月,期間可佩戴臨時義齒?;顒恿x齒適合多顆牙缺失,但舒適度較差。全瓷橋修復需磨削鄰牙,適合缺牙間隙較小者。
牙根斷裂后應48小時內就診,延遲處理可能導致骨吸收。保留天然牙是首選方案,但嚴重病例需及時拔除避免感染擴散。修復方式選擇需綜合考慮咬合力、美觀需求和經濟因素,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(fā)現(xiàn)潛在裂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