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息肉的治療方法包括內鏡下切除、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,具體選擇取決于息肉大小、類型及患者健康狀況。內鏡下切除適用于多數(shù)良性息肉,手術適用于高風險或癌變息肉,藥物輔助用于預防復發(fā)。
1.內鏡下切除是首選方案,創(chuàng)傷小且恢復快。高頻電凝切除術利用電流灼燒息肉基底部,適合直徑<2cm的廣基息肉;冷圈套切除術通過機械勒除避免熱損傷,適用于小息肉;內鏡黏膜下剝離術能完整切除較大平坦病變,需專業(yè)醫(yī)師操作。術后需禁食6小時,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。
2.外科手術適用于疑似惡變或內鏡無法處理的病例。腹腔鏡結腸切除術在腹部打3-4個小孔完成操作,住院時間縮短至5-7天;開腹手術用于廣泛病變,需切除部分腸管;經肛門局部切除適合直腸下端息肉,保留肛門功能。術后需進行病理檢查確認性質。
3.藥物輔助治療可降低復發(fā)風險。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(huán)氧酶減少息肉形成,每日100mg口服;塞來昔布作為COX-2抑制劑,適用于不耐受非甾體藥者;葉酸補充每日400μg可修復腸黏膜。用藥期間需監(jiān)測胃腸道反應和肝腎功。
大腸息肉治療后需每年復查腸鏡,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3-5年篩查。調整飲食結構,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纖維攝入,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。保持規(guī)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以上,控制BMI在18.5-23.9之間。戒煙限酒可降低腸黏膜炎癥風險,家族遺傳病史者應提前篩查年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