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成為父母的老師
幾乎所有的孩子在剛剛開始咿呀學語的時候,做父母的就會教他們說:“叔叔”、“阿姨”、“謝謝”、“再見”等等,父母的特殊地位,使他們擔當起了孩子的“第一任老師”,不斷地履行著教育孩子的“天職”。
不過,生活中也有“調過個來”的情況,孩子教育自己的父母。例如,父親舉起巴掌,教訓自己的兒子,兒子說:不是打人嗎?”又比如,媽媽和鄰居吵起架來,女兒提醒說:“多不好,別罵啦?一般來說,孩子具有純潔、無私、敏感、坦率的本能,從出生之日起就開始接受正面教育,所以看到父母的言行錯誤,經(jīng)常直言不諱地指出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,孩子可以說是父母不可多得的“老師”。
但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有很多監(jiān)護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,他們只知道給孩子我是你父母的架子,在家里剝奪了孩子發(fā)表意見的權利。用這樣的態(tài)度對待孩子,不僅不能培養(yǎng)孩子辨別是非、獨立思考的能力,還不能提高父母的思想境界和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。
我們應該高興地看到,孩子能對父母提出批評,說明他們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和判斷能力,家長應對孩子的批評持歡迎態(tài)度。
做父母的需要具有這樣一種修養(yǎng):當孩子批評你的時候,一要“聽得進”;二要“想得深”;三要“改得快”。
事實證明,家長這樣做,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僅不會降低,相反,由于你尊重孩子,孩子反過來會更敬重你。你對孩子以誠相待,會愈加贏得孩子的信任。
教孩子八種交流方法
給孩子安慰是最好的滅火器
入學后如何讓孩子關心
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
教育孩子必須受到懲罰嗎
媽媽該如何面對孩子性早熟
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找朋友
做母親為什么還不高興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