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小兒拉肚子的推拿手法有哪些

治療小兒拉肚子可通過推拿手法緩解,常用方法有補脾經、摩腹、揉臍、推上七節(jié)骨、揉龜尾等。小兒腹瀉可能與飲食不當、腹部受涼、感染等因素有關,建議家長在醫(yī)生指導下配合推拿護理。
補脾經是小兒腹瀉的基礎推拿手法,操作時用拇指螺紋面沿患兒拇指橈側緣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。該手法能健脾和胃,適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,常伴隨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等癥狀。推拿時可配合使用嬰兒潤膚油減少摩擦,每日重復進行1-2次,單次操作3-5分鐘。注意觀察患兒反應,若哭鬧劇烈需暫停。
摩腹以掌心或四指指腹順時針輕柔按摩患兒腹部,范圍涵蓋整個腹部。該手法能調節(jié)胃腸蠕動,緩解因消化不良或受涼導致的腹瀉,常見腹脹、腸鳴等癥狀。操作時力度需輕柔均勻,每分鐘約120次,持續(xù)5-8分鐘。飯后1小時內不宜操作,避免加重胃腸負擔。
揉臍是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按揉患兒肚臍周圍,動作需輕緩滲透。該手法能溫陽散寒,適用于腹部受涼引起的腹瀉,多伴有腹痛喜暖表現。操作時可用掌心先搓熱再接觸皮膚,每次揉動100-200次。若患兒臍部有紅腫、滲液等異常應禁止操作。
推上七節(jié)骨是從尾骨端向第四腰椎方向直線推動,使用拇指橈側或食中指指腹操作。該手法能溫中止瀉,對寒性腹瀉效果顯著,常見大便清稀、四肢不溫等癥狀。推拿時保持皮膚潤滑,速度每分鐘80-100次,連續(xù)操作200-300次。皮膚破損或發(fā)熱患兒不宜使用此法。
揉龜尾是用拇指端按揉尾椎骨端凹陷處,動作需輕柔有節(jié)律。該手法能調理大腸功能,適用于各種類型腹瀉,尤其伴隨肛門紅腫時。操作時單側揉動100-150次,可與推上七節(jié)骨配合使用。腹瀉伴嚴重脫水或感染性腹瀉時,此法僅作為輔助手段。
推拿治療期間家長需注意患兒飲食調理,暫停生冷、油膩食物,適當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。推拿環(huán)境應溫暖避風,操作前后清潔雙手。若腹瀉超過3天未緩解,或出現發(fā)熱、血便、精神萎靡等癥狀,須立即停止推拿并就醫(yī)。推拿后可用溫熱毛巾敷腹部增強效果,但溫度不宜超過40℃。日??膳浜夏蠹汞煼ㄔ鰪婓w質,每周2-3次,長期堅持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。
小孩感冒咳嗽的推拿手法
為什么一直拉肚子
兒童鼻炎腺樣體肥大推拿艾灸有用嗎
寶寶肚子痛拉肚子怎么辦
寶寶拉肚子高燒怎么辦
寶寶要出牙齒會拉肚子嗎
小孩拉肚子老不好怎么辦
小孩積食發(fā)燒的推拿退燒方法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