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生嬰兒怎么護理常識

出生嬰兒護理常識主要包括皮膚清潔、臍帶護理、喂養(yǎng)方式、睡眠管理、體溫監(jiān)測等方面。新生兒皮膚嬌嫩需用溫水輕柔擦拭,臍帶殘端需保持干燥避免感染,母乳喂養(yǎng)建議按需哺乳,睡眠環(huán)境應保持安靜舒適,體溫維持在36-37℃為宜。家長需密切觀察嬰兒精神狀態(tài)及排泄情況,發(fā)現異常及時就醫(yī)。
新生兒皮膚屏障功能未完善,清潔時需使用37-40℃溫水,無需每日使用沐浴露。重點清潔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褶皺部位,洗后立即擦干并涂抹無香料嬰兒潤膚霜。尿布區(qū)排便后需用溫水沖洗,避免用力擦拭導致皮膚破損。出現紅疹或脫皮時,可短期使用氧化鋅軟膏隔離刺激。
臍帶殘端脫落前需保持干燥通風,每日用75%醫(yī)用酒精棉簽從根部向外螺旋消毒1-2次。避免尿布摩擦臍部,穿著衣物應寬松透氣。正常臍帶約7-14天脫落,若出現滲血、膿性分泌物或周圍皮膚紅腫,需及時就醫(yī)處理。脫落初期創(chuàng)面可能少量滲液,可繼續(xù)消毒至完全愈合。
母乳喂養(yǎng)新生兒應按需哺乳,每日8-12次,每次單側乳房吸吮15-20分鐘。配方奶喂養(yǎng)需嚴格按比例沖調,每3-4小時喂養(yǎng)60-90毫升。喂養(yǎng)后豎抱拍嗝10-15分鐘防止吐奶。觀察嬰兒每日6-8次小便及3-4次大便,體重每周增長150-200克為正常指標。
新生兒每日需16-20小時睡眠,建議采用仰臥位防止窒息。睡眠環(huán)境溫度維持在24-26℃,濕度50%-60%,避免包裹過厚。夜間可使用襁褓包裹增加安全感,但需確保髖關節(jié)能自由活動。連續(xù)睡眠超過4小時需喚醒喂奶,避免低血糖發(fā)生。
新生兒體溫調節(jié)中樞發(fā)育不完善,腋溫36-37.2℃為正常范圍。測量時需擦干腋窩,體溫計緊貼皮膚5分鐘。環(huán)境溫度過低時可使用預熱的包被保暖,避免使用電熱毯。發(fā)熱超過37.5℃或低溫低于36℃持續(xù)2小時,需排查感染或代謝異常。
日常護理中需記錄嬰兒吃奶量、大小便次數及顏色變化,定期測量體重身高。接觸嬰兒前務必洗手,避免親吻嬰兒面部及手掌。衣物應選擇純棉材質并單獨清洗,奶瓶等用品每日煮沸消毒。接種疫苗后24小時內避免洗澡,觀察接種部位有無紅腫。若出現拒奶、嗜睡、呼吸急促或皮膚黃染加重等情況,應立即前往兒科急診。
得了淋病很害怕,它能治好嗎?別慌!治療護理3步走好得快
宮腔粘連手術后如何護理?防止“復粘”,得做好這幾件事
人流后要如何護理?做好這6個方面的護理,身體恢復得快
嬰兒食欲不振或是敗血癥?小兒食欲不振有哪些食療方
小孩手足口病怎么護理
嬰兒呼吸音粗是什么原因
嬰兒直視太陽的危害
嬰兒喝完奶總是吐奶是什么原因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