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子宮肌瘤的表現明顯嗎

早期子宮肌瘤通常無明顯癥狀,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月經異常、下腹墜脹、尿頻便秘、腹部包塊、貧血乏力等表現。子宮肌瘤的早期癥狀主要有月經量增多、經期延長、非經期出血、盆腔壓迫癥狀、繼發(fā)性貧血。
子宮肌瘤生長在肌壁間或黏膜下時,可能影響子宮內膜面積及收縮功能,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至20天左右,經期延長超過7天,經量較前明顯增多并伴有血塊。長期失血可能導致血紅蛋白下降,需通過婦科超聲鑒別診斷。
當肌瘤直徑超過5厘米或位于子宮前壁時,可能壓迫膀胱產生下腹墜脹感,在排尿后仍持續(xù)存在。漿膜下肌瘤扭轉時可引發(fā)急性腹痛,需與附件包塊進行鑒別。
子宮后壁肌瘤壓迫直腸會導致排便困難、里急后重感,宮頸肌瘤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區(qū)引起尿頻尿急。這些癥狀在晨起或夜間平臥時更為明顯,與泌尿系統感染癥狀相似但無排尿疼痛。
體型消瘦者可在下腹部觸及質地堅硬、活動度差的包塊,隨體位改變位置固定。巨大肌瘤可使子宮體積達到妊娠3個月大小,平臥時可見腹部隆起。
長期經量過多會導致缺鐵性貧血,表現為面色蒼白、活動后心悸、指甲脆裂。血液檢查顯示血紅蛋白低于110g/L,血清鐵蛋白水平下降,需補充鐵劑并治療原發(fā)病。
建議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盆腔超聲監(jiān)測肌瘤變化,保持適度運動如瑜伽、游泳改善盆腔血液循環(huán),飲食注意補充動物肝臟、菠菜等富鐵食物,限制紅肉及動物脂肪攝入以避免雌激素水平波動。出現經期用衛(wèi)生巾超過每小時1片、非經期出血或嚴重貧血時應及時就診,絕經后肌瘤增大需警惕惡變可能。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