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肢淺靜脈血栓可通過抗凝治療、壓力治療、局部護理、手術干預及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。該病通常由靜脈損傷、血液高凝狀態(tài)、血流淤滯、感染及長期制動等原因引起。
1、抗凝治療:
低分子肝素、華法林等抗凝藥物可抑制血栓擴展,適用于血栓范圍較大或進展風險較高者。用藥需嚴格監(jiān)測凝血功能,避免出血并發(fā)癥。合并深靜脈血栓時需延長療程。
2、壓力治療:
彈性繃帶或壓力襪可促進靜脈回流,緩解腫脹疼痛。壓力梯度應自遠端向近端遞減,每日穿戴8-12小時。禁忌用于動脈供血不足或皮膚潰瘍患者。
3、局部護理:
患肢抬高15-30度利于消腫,冷敷可減輕急性期炎癥反應。避免局部按摩或熱敷以防血栓脫落。合并紅斑發(fā)熱時需排查感染。
4、手術干預:
血栓切除術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或合并膿毒性血栓者。靜脈結扎術可用于反復發(fā)作病例。術后需聯(lián)合抗凝治療預防復發(fā)。
5、生活方式調整:
戒煙限酒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,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。避免上肢長時間下垂或受壓,久坐時每1小時活動肢體5分鐘。
建議增加深海魚、堅果等富含ω-3脂肪酸食物的攝入,減少高脂飲食??蛇M行握力球鍛煉或上肢抬舉運動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。若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、胸痛等肺栓塞征兆需立即就醫(yī)。定期復查超聲監(jiān)測血栓變化,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者需控制基礎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