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所說的肝臟不好通常指肝氣郁結、肝血不足、肝陽上亢、肝膽濕熱、肝腎陰虛等證候。這些證候可能由情志不暢、飲食不節(jié)、勞逸失調、外邪侵襲、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。
1、肝氣郁結:
長期情緒壓抑或突然精神刺激會導致肝疏泄功能失常,表現(xiàn)為脅肋脹痛、胸悶噯氣、月經不調等癥狀??赏ㄟ^柴胡疏肝散等方劑調理,配合拍打肝經、按揉太沖穴等外治法。
2、肝血不足:
慢性失血或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化不足時,可能出現(xiàn)頭暈目眩、指甲枯脆、肢體麻木等表現(xiàn)。常用四物湯加減治療,日??墒秤秘i肝、枸杞等補血食物。
3、肝陽上亢:
腎陰虧虛不能制約肝陽時,會出現(xiàn)頭痛眩暈、面紅耳赤、失眠多夢等癥狀。天麻鉤藤飲是代表方劑,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保持作息規(guī)律。
4、肝膽濕熱:
過食肥甘厚味或感受濕熱之邪,可見口苦咽干、黃疸、陰部瘙癢等癥。龍膽瀉肝湯可清熱利濕,同時要戒酒并減少油膩飲食攝入。
5、肝腎陰虛:
久病耗傷或房勞過度致使精血虧損,常見腰膝酸軟、耳鳴健忘、潮熱盜汗。六味地黃丸是基礎方,配合黑芝麻、桑葚等食療效果更佳。
日常養(yǎng)護需保持情緒舒暢,避免熬夜和過度用眼。春季宜多吃綠色蔬菜,適量飲用菊花枸杞茶。太極拳、八段錦等舒緩運動有助于疏通肝經。若出現(xiàn)持續(xù)不適或癥狀加重,應及時就醫(yī)進行肝功能檢查與中醫(yī)辨證施治,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。長期肝區(qū)隱痛或消化異常者,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中醫(yī)體質辨識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