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氣性呼吸困難與呼氣性呼吸困難的區(qū)別主要在于氣道阻塞部位、臨床表現(xiàn)、伴隨癥狀、常見病因及處理原則五個方面。
1、阻塞部位:
吸氣性呼吸困難源于上呼吸道梗阻,如喉頭水腫、氣管異物等,表現(xiàn)為吸氣時胸骨上窩、鎖骨上窩凹陷。呼氣性呼吸困難則由下呼吸道狹窄導致,如支氣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呼氣時需用力且時間延長。
2、臨床表現(xiàn):
吸氣困難者常見"三凹征",吸氣相延長伴高調(diào)喉鳴音;呼氣困難表現(xiàn)為呼氣費力、呼氣相延長,肺部聽診可聞及哮鳴音或濕啰音。前者多突發(fā),后者常呈漸進性加重。
3、伴隨癥狀:
吸氣困難多合并聲嘶、吞咽疼痛等上呼吸道癥狀;呼氣困難常伴咳嗽、咳痰等下呼吸道癥狀。急性喉炎可見發(fā)熱,慢性支氣管炎多有長期吸煙史。
4、常見病因:
吸氣困難多見于急性會厭炎、氣管腫瘤等;呼氣困難常見于支氣管哮喘、肺氣腫等。前者需警惕窒息風險,后者易引發(fā)呼吸衰竭等并發(fā)癥。
5、處理原則:
吸氣困難需立即解除氣道梗阻,必要時氣管切開;呼氣困難以支氣管擴張劑、糖皮質(zhì)激素為主。兩者均需氧療,但機械通氣模式選擇不同。
日常需避免接觸過敏原,吸煙者應戒煙。急性發(fā)作時取半臥位,保持環(huán)境通風濕潤。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,哮喘患者需隨身攜帶應急藥物。飲食宜清淡,避免過飽加重呼吸困難,可練習腹式呼吸改善通氣功能。出現(xiàn)口唇紫紺、意識改變等需立即就醫(y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