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鵝肝治療的三個誤區(qū)

博禾醫(yī)生
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癥,也稱為口腔念珠菌病。患霉菌性陰道炎的母親在分娩時感染了孩子的口腔,哺乳時母親的乳頭不干凈,人工飼養(yǎng)時使用的奶具消毒不嚴格,是因為哺乳者的手指污染。該病的特點是口腔粘膜表面出現(xiàn)白色像乳凝塊一樣的小點和小塊狀物,逐漸融合成大白斑,難以擦拭。常見于兩側頰粘膜、上下唇內(nèi)側、舌面、牙齦、上腭等,重者的所有口腔粘膜都被白斑膜復蓋,可以蔓延到咽部。如果病變累及氣管、肺、食管、腸道,會出現(xiàn)嘔吐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但一般不影響哺乳,也沒有全身癥狀。
治療鵝口瘡時,
1、不應涂紫藥,紫藥名甲紫、龍膽紫,對白念珠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,過去常用于治療鵝口瘡。但是,在臨床使用中,用紫藥水治療鵝肝有很多缺點。嬰幼兒,特別是新生兒口腔粘膜柔軟,唾液腺發(fā)育不完善,唾液分泌少,口腔粘膜干燥,長時間涂紫藥后,口腔粘膜干燥,可引起潰瘍和明膠樣損傷的紫藥涂抹后,口腔粘膜染紫也不應觀察病情變化。
2、治療不完全容易復發(fā),用1%~2%的蘇打水(碳酸氫鈉溶液)每次哺乳前后清潔兒童口腔是治療鵝肝的有效方法。用這種方法,輕癥兒童不使用其他藥物,病變可在2~3天內(nèi)消失。有些母親看到嬰兒口腔病變消失,立即停藥,容易復發(fā)。這是因為蘇打治療鵝口瘡主要是通過去除口腔內(nèi)可以分解產(chǎn)酸的殘留乳凝塊或糖類,使口腔成為堿性環(huán)境,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,不能直接殺死白色念珠菌。因此,用蘇打水治療鵝口瘡時,口腔內(nèi)病變消失后仍需繼續(xù)用藥4~5天。
3、濫用抗生素,嬰兒患鵝口瘡后,為了消除感染,有些母親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類藥物。出乎意料的是,兒童鵝肝用抗生素不僅無效,而且病情也會惡化。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口腔寄生了很多微生物,比如常見的乳酸菌、葡萄球菌、鏈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白念珠菌等。他們之間相互制約,相互困難,保持共生狀態(tài),一般不影響人的健康。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會抑制或殺死一些微生物,破壞生態(tài)平衡。但抗生素不能抑制和殺死白念珠菌。能產(chǎn)生抗白色念珠菌的微生物數(shù)量因使用抗生素而減少時,白色念珠菌迅速繁殖,病情惡化。
鵝口瘡由白念珠菌(霉菌)引起,多見于身體虛弱或營養(yǎng)不良,特別是消化不良的嬰兒,濫用或長期使用抗生素也能促進這種疾病。在產(chǎn)院嬰兒的室內(nèi),健康的嬰兒也可以接觸疾病的嬰兒和工具發(fā)病。預防該病的措施是,奶具必須每天煮著消毒的大人接觸嬰兒時,必須用肥皂洗手,不要濫用或長期使用抗生素。
嬰幼兒口腔潰瘍怎么辦
幼兒發(fā)燒38℃可以吃退燒藥嗎
幼兒麥粒腫怎么治療好得快
幼兒散光能治好嗎
嬰幼兒發(fā)燒快速退燒方法是什么
幼兒咳嗽感冒有什么治療方法
幼兒發(fā)燒38.5°C怎么辦
幼兒出現(xiàn)水痘怎么辦
幼兒腦出血后遺癥
春季幼兒手足口病預防
8個月幼兒發(fā)燒40°C如何治療
嬰幼兒外陰陰道炎怎么檢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