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期臥床身上起水泡怎么辦

博禾醫(yī)生
長期臥床身上起水泡可能與壓力性損傷、局部感染、過敏反應、摩擦刺激、汗液浸漬等因素有關,可通過調整體位、清潔護理、藥物干預、物理治療、手術清創(chuàng)等方式處理。
每1-2小時協(xié)助患者翻身一次,避免骨突部位持續(xù)受壓。使用減壓墊或氣墊床分散壓力,保持床單平整干燥。對已出現(xiàn)水泡的部位采用環(huán)形支撐方式懸空保護,防止進一步摩擦。翻身時動作輕柔,避免拖拽皮膚。
用生理鹽水清洗水泡及周圍皮膚,小水泡無須刺破,大水泡需由醫(yī)護人員無菌操作抽吸滲液。每日用碘伏消毒后覆蓋透氣敷料,滲出較多時可選用水膠體敷料。保持會陰及皮膚皺褶處清潔干燥,汗液及時擦干,避免使用堿性肥皂。
合并感染時可遵醫(yī)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、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外用抗生素。過敏反應引起的可短期涂抹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。疼痛明顯時可用利多卡因凝膠局部鎮(zhèn)痛。深部組織損傷需口服頭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。
紅外線照射可促進創(chuàng)面干燥愈合,每日2次,每次15分鐘。超聲波治療有助于消炎消腫,適用于未破潰的水泡。紫外線局部照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效果較好。治療時注意保護眼睛,避免直接照射健康皮膚。
對壞死組織較多的Ⅲ-Ⅳ期壓力性損傷,需手術清除腐肉并引流。合并膿腫時需切開排膿,術后用康復新液濕敷促進肉芽生長。嚴重感染伴全身癥狀者需靜脈輸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,必要時進行植皮手術。
長期臥床患者需每日檢查全身皮膚,重點觀察骶尾部、足跟、肘部等骨突部位。加強營養(yǎng)支持,保證每日每公斤體重1.2-1.5克優(yōu)質蛋白攝入,適量補充維生素C片和硫酸鋅片促進傷口愈合。使用便器時注意避免刮傷皮膚,搬運患者時采用過床易等輔助工具減少摩擦。建議家屬學習預防壓力性損傷的護理技巧,發(fā)現(xiàn)水泡增大、滲液渾濁或伴有發(fā)熱時及時就醫(yī)。
百香果泡水是開水泡嗎
喉嚨里有小水泡
馬蜂蟄傷后周圍起水泡
眼瞼內(nèi)長了個小水泡
汗皰疹和水泡型腳氣的區(qū)別
腳磨起水泡怎么快速消除
長期臥床身上起水泡怎么辦
皮膚上起水泡是怎么回事
眼結膜有水泡怎么回事兒
腳上水泡不挑破會自己消嗎
水泡的特征是什么呢
眼睛起了一個水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