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

博禾醫(yī)生
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可通過補充維生素D制劑、增加日照時間、調整膳食結構、糾正骨骼畸形、治療原發(fā)疾病等方式治療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通常由日照不足、膳食攝入不足、吸收障礙、慢性疾病、遺傳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。
維生素D制劑是治療佝僂病的核心手段,常用藥物包括維生素D2軟膠囊、維生素D3滴劑、骨化三醇膠丸等。維生素D2和D3需經肝腎活化后發(fā)揮作用,骨化三醇為活性維生素D,適用于肝腎功能異常者。治療期間需定期監(jiān)測血鈣、磷及堿性磷酸酶水平,避免過量補充導致高鈣血癥。
皮膚在紫外線B波段照射下可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3。建議每日裸露面部和手臂接受陽光直射15-30分鐘,最佳時段為上午10點至下午3點。需注意玻璃會阻擋紫外線,霧霾天氣或高緯度地區(qū)日照不足時需配合其他治療措施。
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攝入,如海魚、動物肝臟、蛋黃等天然食物,以及強化維生素D的乳制品和谷物。同時保證鈣、磷等礦物質攝入,每日飲奶量建議達到300-500毫升。母乳喂養(yǎng)嬰兒需注意母親營養(yǎng)狀況,必要時添加維生素D補充劑。
嚴重骨骼變形需采用矯形支具或手術干預。雞胸患者可使用加壓矯形背心,O型腿或X型腿可穿戴矯正支具。骨骼生長板未閉合的兒童,部分畸形可通過生長自行矯正。嚴重膝內翻或脊柱側彎需考慮截骨矯形手術。
繼發(fā)性佝僂病需針對病因治療,如乳糜瀉患者需嚴格無麩質飲食,慢性腎功能不全者需使用活性維生素D。肝病導致的維生素D活化障礙需補充骨化三醇,抗癲癇藥物引起的代謝異常需增加維生素D劑量至常規(guī)用量的2-3倍。
日常護理需建立規(guī)律戶外活動習慣,嬰幼兒每日應保證1-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。冬季或日照不足季節(jié)可適當延長日照時間或增加維生素D補充劑量。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每日維生素D攝入量應達400-800IU,早產兒出生后即需每日補充800-1000IU。定期監(jiān)測25-羥維生素D水平,維持在30-50ng/ml為宜。注意避免同時大量攝入影響維生素D吸收的物質,如植酸、草酸含量高的食物。合并低鈣血癥時可短期補充鈣劑,但需與維生素D補充間隔2小時以上。
長期脫發(fā)的人,適當補充3種維生素,有助于改善發(fā)質,頭發(fā)更濃密
心衰與缺維生素B12有關?提醒:常吃瘦肉蛋黃,搭配4物吸收更好
小朋友缺維生素D會怎么樣
皮膚癢是缺少什么維生素
小孩缺少維生素a會出現(xiàn)什么癥狀
兒童佝僂病吃什么鈣片好
蘆丁片加維生素c能治療慢性紫癜嗎
5歲小孩佝僂病的癥狀有哪些
8歲佝僂病的癥狀是什么
八個月寶寶佝僂病的早期癥狀是什么
紅斑狼瘡可以吃維生素b2嗎
吃維生素D腹瀉是排病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