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流性腎病(RN)患者的主要診斷及分期

博禾醫(yī)生
反流性腎?。≧N)的診斷需結合影像學檢查、實驗室指標及臨床表現(xiàn),分期依據(jù)國際反流研究分五級(Ⅰ-Ⅴ級)。主要診斷方法包括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(VCUG)、超聲檢查、核素腎掃描,分期標準基于反流程度及腎臟損傷情況。
1. 診斷方法
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是確診的金標準,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觀察尿液反流路徑。超聲檢查可評估腎臟形態(tài)及瘢痕,無創(chuàng)且適用于兒童篩查。核素腎掃描(DMSA)檢測腎實質功能損傷,敏感度高于超聲。實驗室檢查需關注尿常規(guī)、血肌酐及尿蛋白,持續(xù)蛋白尿提示腎功能受損。
2. 臨床分期標準
國際反流分級系統(tǒng)(Ⅰ-Ⅴ級)依據(jù)VCUG結果劃分:Ⅰ級僅反流至輸尿管,Ⅴ級出現(xiàn)嚴重腎盂擴張伴輸尿管迂曲。合并腎臟瘢痕時需標注,如"Ⅲ級伴瘢痕"。兒童患者單側反流占70%,雙側受累者進展風險更高。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是晚期常見并發(fā)癥。
3. 治療策略
低級別反流(Ⅰ-Ⅱ級)可觀察隨訪,兒童每年復查超聲。抗生素預防適用于反復尿路感染者,常用頭孢氨芐或復方新諾明。Ⅲ級以上需手術干預,內鏡下注射聚糖酐/透明質酸膠成功率超80%。開放手術如輸尿管再植術用于復雜病例。終末期患者需透析或腎移植。
反流性腎病的早期診斷直接影響預后,VCUG聯(lián)合DMSA掃描可提高檢出率。Ⅲ級以下患者通過藥物管理可穩(wěn)定病情,高級別反流需個體化手術方案。定期監(jiān)測血壓和腎功能對延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,建議每6個月評估一次尿蛋白及腎小球濾過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