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乙肝病毒攜帶者發(fā)生無保護性行為存在傳染風險,但規(guī)范防護可有效阻斷傳播。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、母嬰及性接觸傳播,傳染性取決于病毒載量、黏膜破損程度等因素。
若乙肝攜帶者處于病毒高復制期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療,其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病毒含量較高,此時無保護性接觸的傳染概率顯著上升。尤其當接受方存在口腔潰瘍、黏膜損傷或免疫力低下時,病毒更易通過微創(chuàng)面進入血液循環(huán)。建議在性行為前確認攜帶者的乙肝病毒DNA檢測結(jié)果,活動期感染者需避免高危性接觸。
規(guī)范使用避孕套能降低80%-90%的傳播風險,但無法完全杜絕接觸感染。若伴侶為乙肝易感者且表面抗體陰性,應在發(fā)生關(guān)系前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種,并在后一針接種后1-2個月復查抗體滴度。已接種疫苗且產(chǎn)生保護性抗體者,日常接觸包括性行為通常不會感染。
建議所有性活躍人群定期進行乙肝五項檢測,攜帶者配偶或固定性伴侶需每6-12個月復查抗體水平。意外暴露后72小時內(nèi)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進行緊急阻斷,同時啟動疫苗補種程序。日常避免共用剃須刀、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用品,傷口滲出液需妥善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