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寒引起的痛經可通過熱敷腹部、飲用姜棗紅糖水、艾灸調理、遵醫(yī)囑使用藥物、適度運動等方式緩解。宮寒痛經通常與寒氣侵襲、氣血運行不暢、腎陽不足、飲食生冷、長期受涼等因素有關。
1、熱敷腹部
使用熱水袋或暖寶寶熱敷下腹部,溫度控制在40-50攝氏度,每次持續(xù)20-30分鐘。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,減輕小腹冷痛、墜脹感。注意避免燙傷皮膚,經期可重復進行。
2、飲用姜棗紅糖水
取生姜3片、紅棗5枚、紅糖適量煮沸飲用,每日1-2次。生姜溫中散寒,紅棗補益氣血,紅糖活血化瘀,三者合用可改善宮寒導致的經血暗黑、血塊多等癥狀。糖尿病患者應減少紅糖用量。
3、艾灸調理
選取關元穴、氣海穴等部位進行艾灸,每周2-3次。艾草燃燒產生的溫熱效應能溫通經絡,驅散子宮寒氣,對經期腰膝酸冷、手腳冰涼有明顯改善作用。需由專業(yè)中醫(yī)師操作,避免灼傷皮膚。
4、遵醫(yī)囑使用藥物
可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艾附暖宮丸、少腹逐瘀顆粒、田七痛經膠囊等中成藥。艾附暖宮丸適用于小腹冷痛喜溫按者,少腹逐瘀顆粒針對經血紫暗有血塊,田七痛經膠囊能緩解痙攣性疼痛。不可自行增減藥量。
5、適度運動
經前期練習瑜伽、八段錦等舒緩運動,每周3-4次,每次30分鐘。運動可促進陽氣升發(fā),改善盆腔血液循環(huán),減少經期疼痛程度。避免游泳、劇烈運動等接觸冷水或耗氣傷陽的活動。
日常需注意腰腹部保暖,避免穿露臍裝,冬季可佩戴暖宮腰帶。飲食上多食用羊肉、桂圓、核桃等溫補類食物,忌食冰淇淋、冷飲等生冷寒涼之品。保持規(guī)律作息,避免熬夜損耗陽氣。若疼痛持續(xù)加重或伴隨月經紊亂,建議及時就醫(yī)排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