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息肉通常不需要切除一段腸子,多數可通過內鏡下切除治療。腸息肉可能與遺傳因素、長期炎癥刺激、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便血、腹痛、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。
腸息肉的治療方式主要取決于息肉大小、形態(tài)和病理類型。直徑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在腸鏡檢查時直接鉗除,操作簡單且創(chuàng)傷小。直徑5-20毫米的息肉適合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,通過電切環(huán)套扎并切除病灶。直徑超過20毫米的廣基息肉可能需要內鏡黏膜下剝離術,完整剝離病變組織而不損傷腸壁。對于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息肉,需擴大切除范圍確保邊緣陰性。極少數情況下,當息肉癌變浸潤至黏膜下層或存在腸梗阻時,才需考慮腸段切除手術。
腸息肉的治療方式主要取決于息肉大小、形態(tài)和病理類型。直徑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在腸鏡檢查時直接鉗除,操作簡單且創(chuàng)傷小。直徑5-20毫米的息肉適合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,通過電切環(huán)套扎并切除病灶。直徑超過20毫米的廣基息肉可能需要內鏡黏膜下剝離術,完整剝離病變組織而不損傷腸壁。對于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息肉,需擴大切除范圍確保邊緣陰性。極少數情況下,當息肉癌變浸潤至黏膜下層或存在腸梗阻時,才需考慮腸段切除手術。
腸息肉患者術后應注意保持低渣飲食1-2周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,適量補充優(yōu)質蛋白促進創(chuàng)面愈合。術后1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,定期復查腸鏡監(jiān)測復發(fā)情況。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,控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,戒煙限酒可降低息肉復發(fā)概率。若出現持續(xù)腹痛、發(fā)熱或便血加重需及時就醫(y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