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博禾知道
15人閱讀
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可通過黃疸出現(xiàn)時間、持續(xù)時間、膽紅素水平及伴隨癥狀進行鑒別。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-3天出現(xiàn),7-10天消退;病理性黃疸多在出生后24小時內(nèi)出現(xiàn),持續(xù)時間超過2周或反復出現(xiàn),膽紅素上升速度快且數(shù)值高,常伴隨貧血、肝脾腫大等癥狀。
生理性黃疸多見于足月健康新生兒,與新生兒肝臟代謝功能不成熟有關。黃疸程度較輕,血清總膽紅素每日上升速度不超過5mg/dl,峰值不超過12.9mg/dl(足月兒)或15mg/dl(早產(chǎn)兒)。皮膚黃染主要分布在面部和軀干,嬰兒一般狀況良好,吃奶、睡眠及大小便正常,無須特殊治療,通過加強喂養(yǎng)促進膽紅素排泄即可逐漸消退。
病理性黃疸需警惕溶血性疾病、感染或膽道畸形等病理因素。溶血性黃疸常見于ABO或Rh血型不合,膽紅素每日上升速度超過5mg/dl,峰值超過生理范圍,可能伴隨血紅蛋白下降、網(wǎng)織紅細胞升高。感染性黃疸多由敗血癥、肝炎等引起,伴有發(fā)熱、反應差等全身癥狀。膽汁淤積性黃疸可見大便顏色變淺、尿色加深,需通過血常規(guī)、肝功能、肝膽B(tài)超等檢查明確病因。嚴重病理性黃疸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,需及時進行光療、換血或病因治療。
家長發(fā)現(xiàn)新生兒黃疸時應每日觀察皮膚黃染范圍是否擴大,監(jiān)測膽紅素變化。若黃疸出現(xiàn)早、進展快、程度重或伴有精神萎靡、拒奶等癥狀,需立即就醫(yī)。母乳喂養(yǎng)的嬰兒應保證每日8-12次有效吸吮,避免脫水加重黃疸。病理性黃疸患兒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膽紅素,避免陽光直射造成皮膚灼傷,按醫(yī)囑使用苯巴比妥片、茵梔黃口服液等藥物輔助治療。
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
立即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