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腫痛可通過冷敷、鹽水漱口、藥物止痛、口腔清潔、就醫(yī)治療等方式緩解。牙齦腫痛通常由牙菌斑刺激、齲齒、牙周炎、智齒冠周炎、外傷等原因引起。
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腫脹的面部,每次10-15分鐘,間隔1小時重復進行。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,緩解局部充血和疼痛。注意避免凍傷皮膚,兒童需家長監(jiān)督使用。
將5克食鹽溶解于200毫升溫水中,每日漱口3-4次。氯化鈉溶液能抑制細菌繁殖,減輕炎癥反應(yīng)。漱口時避免吞咽,孕婦使用前建議咨詢醫(yī)生。
布洛芬緩釋膠囊、對乙酰氨基酚片、甲硝唑口頰片等可緩解疼痛和炎癥。藥物需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,避免與酒精同服,胃腸道潰瘍患者慎用。
使用軟毛牙刷清潔牙齒,配合牙線清除鄰面菌斑。每日刷牙2次,每次不少于2分鐘。智齒周圍腫脹時可改用沖牙器清潔,減少機械刺激。
持續(xù)腫痛超過3天或伴發(fā)熱需就診,可能需進行根管治療、牙周刮治或拔牙等處理。急性化膿性炎癥需切開引流,醫(yī)生可能開具頭孢克肟分散片、奧硝唑膠囊等抗生素。
日常應(yīng)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選擇常溫流質(zhì)飲食如粥類、果蔬汁。保持每日7-8小時睡眠,戒煙限酒。使用含氟牙膏預(yù)防齲齒,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。孕婦及糖尿病患者出現(xiàn)牙齦腫痛應(yīng)及時就醫(yī),避免自行用藥。若腫脹伴隨面部明顯膨隆或呼吸困難,需立即急診處理。
727次瀏覽 2025-09-30
54次瀏覽 2025-09-30
383次瀏覽 2025-09-30
259次瀏覽 2025-09-30
94次瀏覽 2025-09-30
174次瀏覽 2025-03-21
194次瀏覽 2025-09-30
298次瀏覽 2025-09-30
212次瀏覽 2025-09-30
269次瀏覽 2025-09-30
562次瀏覽 2025-09-30
91次瀏覽 2025-09-30
220次瀏覽 2025-09-30
327次瀏覽 2025-09-30
229次瀏覽 2025-09-30
328次瀏覽 2025-09-30
269次瀏覽 2025-09-30
279次瀏覽 2025-09-30
142次瀏覽 2025-09-30
743次瀏覽 2023-08-28
301次瀏覽 2025-09-30
213次瀏覽 2025-09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