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頸糜爛簡稱宮頸糜爛,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而不是一種疾病。在國外已經取消了宮頸糜爛一詞,且國外對于炎癥輕者一般不做治療,僅做細胞學篩查,根據細胞學結果進行相應的處理。近些年國內的教科書上也已做了修正,要取消“宮頸糜爛”這個病名,以“宮頸柱狀上皮異位”生理現象取代。
宮頸柱狀上皮異位:女性子宮頸表面的上皮在胚胎發(fā)生期有兩種,原始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。鱗狀上皮是多層的,看起來很光滑;柱狀上皮是單層的,比較薄,可以透過上皮看到上皮下的血管,它們就像草莓擠在一起,也是一種生理結構。
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宮頸糜爛也可以是某些疾病如慢性宮頸炎的表現,患者常合并分泌物增多、接觸性出血、感染等情況,應當引起注意。此時,宮頸的改變則為病理性改變,病理表現為:先前上皮損傷后,由子宮頸管粘膜的柱狀上皮增生,并向子宮陰道部磷狀上皮的缺損處延伸,覆蓋創(chuàng)面,取代了原磷狀上皮缺損的區(qū)域,由于柱狀上皮較薄,粘膜下方充血的毛細血管明顯易見,所以肉眼見宮頸外口病變粘膜呈鮮紅色糜爛樣區(qū)。真性糜爛時覆蓋在子宮頸陰道部表面的鱗狀上皮壞死脫離,形成表淺的缺損。
226次瀏覽 2025-10-03
135次瀏覽 2025-10-03
130次瀏覽 2025-10-03
219次瀏覽 2025-10-03
416次瀏覽 2025-10-03
518次瀏覽 2025-10-03
227次瀏覽 2025-10-03
159次瀏覽 2025-10-03
263次瀏覽 2025-03-21
210次瀏覽 2025-10-03
86次瀏覽 2025-10-03
121次瀏覽 2025-10-03
201次瀏覽 2025-10-03
818次瀏覽 2025-10-03
224次瀏覽 2025-10-03
466次瀏覽 2025-10-03
878次瀏覽 2023-09-06
150次瀏覽 2025-10-03
259次瀏覽 2025-10-03
221次瀏覽 2025-10-03
3332次瀏覽 2025-10-03
295次瀏覽 2025-10-03
258次瀏覽
187次瀏覽
241次瀏覽
233次瀏覽
323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