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癬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,可能表現(xiàn)為不疼不癢的環(huán)形紅斑或鱗屑。體癬可通過保持皮膚清潔干燥、使用抗真菌藥物、避免共用物品、穿透氣衣物、及時就醫(yī)等方式治療。
體癬主要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,這類真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(huán)境。感染后皮膚可能出現(xiàn)環(huán)形紅斑,邊緣略微隆起,中心區(qū)域可能逐漸恢復正常。真菌通過直接接觸或共用物品傳播,常見于足癬或股癬患者自行搔抓后傳播至身體其他部位。治療需使用聯(lián)苯芐唑乳膏、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,嚴重時可口服伊曲康唑膠囊。
長期處于高溫潮濕環(huán)境會增加患病風險,如運動員、體力勞動者等出汗較多的人群。衣物摩擦或皮膚輕微損傷也可能成為真菌入侵的通道。表現(xiàn)為邊界清晰的紅色斑塊,表面可能有細小鱗屑。日常應注意及時擦干汗液,選擇純棉透氣衣物,避免穿著過緊的化纖服裝。
糖尿病、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更容易發(fā)生體癬。這類患者的皮損可能不典型,表現(xiàn)為色素沉著或輕度脫屑。需要同時控制基礎(chǔ)疾病,增強免疫力,可配合使用鹽酸特比萘芬片等口服抗真菌藥物。
接觸患病寵物或使用被污染的毛巾、床單等物品可能導致感染。皮損常開始為小丘疹,逐漸擴大成環(huán)形,可能伴有輕微脫屑。應定期消毒貼身物品,避免與感染者共用個人用品,寵物患癬需同時治療。
不典型的體癬可能被誤認為銀屑病、玫瑰糠疹等其他皮膚病。某些類型的體癬確實可能沒有明顯瘙癢或疼痛感,僅表現(xiàn)為輕微色素改變。建議進行真菌鏡檢或培養(yǎng)以明確診斷,必要時使用復方酮康唑軟膏等廣譜抗真菌藥物。
體癬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,沐浴后徹底擦干身體皺褶部位。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(zhì)衣物,避免穿著潮濕的衣物。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拖鞋等個人物品,定期消毒更換床單被套。飲食上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,有助于皮膚修復。若皮損持續(xù)擴大或出現(xiàn)紅腫化膿,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,避免自行使用激素類藥膏加重感染。
118次瀏覽 2025-09-18
175次瀏覽 2025-09-18
220次瀏覽 2025-09-18
199次瀏覽 2025-09-18
32次瀏覽 2025-09-18
111次瀏覽 2025-09-18
83次瀏覽 2025-09-18
172次瀏覽 2025-09-18
301次瀏覽 2025-09-18
676次瀏覽 2024-01-05
115次瀏覽 2025-09-18
97次瀏覽 2025-09-18
135次瀏覽 2025-09-18
96次瀏覽 2025-09-18
426次瀏覽 2025-09-18
460次瀏覽 2025-09-18
132次瀏覽 2025-09-18
148次瀏覽 2025-09-18
80次瀏覽 2025-09-18
112次瀏覽 2025-09-18
187次瀏覽 2025-07-15
92次瀏覽 2025-09-18
252次瀏覽
355次瀏覽
301次瀏覽
260次瀏覽
221次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