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足可通過控制血糖、傷口護理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、手術治療等方式綜合干預。糖尿病足通常由長期血糖控制不佳、周圍神經(jīng)病變、血管病變、感染、足部壓力異常等原因引起。
嚴格監(jiān)測并維持空腹血糖在合理范圍有助于延緩病情進展。需遵醫(yī)囑使用胰島素注射液或二甲雙胍緩釋片等降糖藥物,避免血糖波動過大加重血管損傷。每日定時測量血糖并記錄,根據(jù)血糖變化調(diào)整飲食結構與用藥方案。
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潰瘍創(chuàng)面,外敷銀離子敷料或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。保持創(chuàng)面干燥清潔,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劑。穿戴減壓鞋墊或特制矯形鞋減少足部受壓,防止?jié)償U大或繼發(fā)感染。
合并感染時需使用鹽酸莫西沙星片或頭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。針對神經(jīng)性疼痛可口服普瑞巴林膠囊,改善微循環(huán)可選用貝前列素鈉片。所有藥物均需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,不可自行調(diào)整劑量。
高壓氧治療能提高組織氧分壓,促進肉芽組織生長。紅外線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每次治療20分鐘。超聲清創(chuàng)術能選擇性清除壞死組織,保留健康組織,每周進行2次。
嚴重缺血患者需行下肢動脈旁路移植術或血管腔內(nèi)成形術重建血供。大面積壞疽或骨髓炎可能需截趾或截肢手術,術后配合負壓引流技術加速創(chuàng)面修復。所有手術方案需由血管外科與內(nèi)分泌科聯(lián)合會診制定。
糖尿病足患者應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襪,每日檢查足底有無破損或水泡。避免赤足行走,修剪趾甲時保留平直邊緣。飲食以低升糖指數(shù)食物為主,適量補充優(yōu)質(zhì)蛋白如魚肉、豆制品。每周進行30分鐘游泳或坐姿腳踏車等非負重運動,改善下肢血液循環(huán)。出現(xiàn)足部紅腫、滲液或疼痛加劇時須立即就醫(yī)。
420次瀏覽 2025-11-19
0次瀏覽 2025-11-19
0次瀏覽 2025-11-19
105次瀏覽 2025-11-19
202次瀏覽 2025-11-19
0次瀏覽 2025-11-19
286次瀏覽 2025-11-19
132次瀏覽 2025-11-19
370次瀏覽 2024-09-25
174次瀏覽 2025-11-19
224次瀏覽 2025-11-19
178次瀏覽 2025-11-19
207次瀏覽 2025-11-19
176次瀏覽 2025-11-19
153次瀏覽 2025-11-19
181次瀏覽 2025-11-19
371次瀏覽 2025-11-19
363次瀏覽 2025-11-19
184次瀏覽 2025-11-19
135次瀏覽 2025-11-19
743次瀏覽 2023-08-28
0次瀏覽 2025-11-19
1045次瀏覽
1059次瀏覽
1111次瀏覽
1110次瀏覽
875次瀏覽